“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緊接著,王嶽恆又加快了書寫速度。
但是所寫出來的毛筆字跡,卻依舊工整蒼勁,不顯絲毫瑕疵。
整首詩詞隨後猶如一幅巨型文字元籙,鎮守在整個演播廳上空。
乃至平行時空整個奇幻宇宙之上,給人帶來一種無言的震撼之感。
不論是現場觀眾亦或身在百里千里之外,透過鏡頭看到這一幕的觀眾。
此時都被現場這首詩詞的魅力所吸引,仰望著天空中的字跡。
久久無法從這首詩句的美感之中回過神來。
“好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愧是王嶽恆,開篇便將亙古天地與人類文明置於同一維度,以有限的生命對無限時空發出豪邁詰問。”
“這首詩詞的感染力,完全不亞於上次他寫給諾克蘭博士的《江城子·甲辰農曆七月二十四夜記夢》,甚至有著超越前者的胸懷!”
來到現場觀看演出的魔都滬大教授陳岢,此刻同樣一臉驚歎望著空中懸浮的詩詞,不由得驚喜評判道。
作為滬大文學系教授,同為龍國作協成員的陳岢,亦是王嶽恆鐵桿粉絲之一。
此行正是為了蒐集靈感來到王嶽恆的歌友會現場。
之前聽到王嶽恆演唱的每一首歌,都讓他的大腦細胞像是吃了興奮劑一樣活躍。
如今在現場的聽歌,更讓他愈發有種文思敏捷,七竅玲瓏的感受。
而王嶽恆最後寫下的這一首“安可”詩詞,則猶如畫龍點睛之筆一樣。
讓他心靈和精神飽受震撼。
在文字拼湊而成的美感與震撼之中,同樣文思泉湧。
甚至想要立刻掏出紙筆,寫下腦海中爆發的詩詞靈感。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這何嘗不是對迷茫奔走在都市社畜群體的真實寫照。”
“許多人既渴望逃離996殘酷現實,又害怕脫離社會體系,從而導致‘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與壓力。”
“與其說這首《水調歌頭》是一首懷念古人的中秋詩歌,不如說是另類版的現代社會孤獨美學!”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也很驚豔,我想很快就要成為很多人的微訊或社交賬號新簽名了!”……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叮叮訊息,深夜催加班~哈哈”
“不應有恨,地鐵何時通到五環邊?”
“人有悲歡離合,KPI古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