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換取使用如此高大上全息投影黑科技的機會!
“唰~”
就在舞臺上王嶽恆舉起那支飽蘸濃墨金燦燦毛筆的同時。
舞臺上的燈光特效也再次發生變化。
隨著暮色降臨,最後一抹晚霞逐漸被暗青色的天幕吞噬,大地漸漸變得漆黑。
就在這時。
都市遙遠天邊的山巒缺口處,忽然湧出琥珀色的柔光。
一輪玉璧似的圓月像是掙脫了雲霧輕紗的束縛,徐徐當空,將澄澈的清輝潑向沉睡的大地。
隨著這輪圓月升起。
清水般的月光沿著山脊線蜿蜒而下,掠過沉睡的村莊,拂過田野低垂的稻穗。
郊外湖泊將月影揉成流動的碎銀,閃耀飄蕩,如同萬千螢火蟲在水中起舞。
繁華的都市裡萬家燈火,透過窗戶甚至能看到老少相處其樂融融的場景……
人世間的畫面在月光籠罩下,一切都顯得那麼幸福安康。
僅僅是這樣圓月升起的一個光景。
就讓直播畫面前數十萬觀眾,腦海中不由自主的聯想起了王嶽恆之前寫下並唱出的數首歌曲。
從《七里香》到《稻香》,再到《夜曲》《萬疆》《大魚》……
唯美的畫面,猶如一條三維立體空間的光幕絲線,串聯起整場歌友會如同珍珠的每一首經典歌曲。
只待王嶽恆最後一首璀璨詩歌瑰寶的壓軸出現!
下一秒。
王嶽恆腳下的舞臺,便幻化成為一艘漂浮在郊外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的木船。
木船行駛過的漣漪之中不時有銀魚躍出,帶起的一連串水珠,在半空凝成轉瞬即逝的月亮項鍊。
亦如一閃而逝的流星,與天上玉盤遙相唱和
與此同時。
王嶽恆站在船頭舉起手中金燦燦毛筆,以夜幕為紙開始揮毫潑墨寫下詩篇標題: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僅僅一個詩詞標題,便引得臺下觀眾遐想翩翩。
“哇,王嶽恆居然是為中秋節寫詩。”
“菊花和月亮,果然從古至今歷來都是文人最愛啊!”
“看標題,似乎又是一首詞作?”
“對啊,我怎麼沒猜到呢,前兩天還看新聞說他要去央頻中秋晚會演出了!”
“可是我看江省衛視也說今年中秋晚會會邀請王嶽恆登臺,那不就衝突了嗎?”……
一邊探討著王嶽恆接下來要寫的這篇詞作。
那些提前看到過相關新聞的歌迷們,又都探討起王嶽恆同時參加央頻和江省衛視中秋晚會的事情。
好奇他怎麼在同一晚跨越如此遙遠的地域,出現在兩家電視臺熒幕上。
哪怕坐私人飛機趕場恐怕也來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