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西周長歌 > 四百一十一 夷人的委屈

四百一十一 夷人的委屈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超自然異聞錄 重生項羽從搶老婆呂雉開始 恐怖二次元 六跡之夢域空城 必須找到阿歷克斯 開局為奴,爭霸天下 逃荒種田:千億物資嬌養殘疾反派 兩會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亡魂的我穿越緝兇 八零:穿成男二妹妹,我帶飛全家 剛穿越就成了亡國公主 可惡!怎麼到處都是長公主的魚! 超時空進化 屏屏的種田日常 快穿攻略女配有毒 我靠吃瓜在年代文裡拿編制 我靠獎學金過活[穿書] 星際移民 毒害權臣歸來後(雙重生) 玉心血

其次,東夷叛亂牽制了商朝的主力軍隊,給了周人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戰略機會。沒有了商朝的壓制,周文王與周武王才可以放手發展壯大,乃至攻打商朝的鐵桿盟友。說到底,此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商夷戰爭得利的是周人。

武王克商建立了大周王朝,東方的夷人部族卻依舊不肯馴服。根據《尚書。費誓》的記載,周穆王時期一個叫徐夷的部族僭號稱王,興兵直逼成周洛陽,差點攻破了洛邑城。最終,周穆王聯合楚國進攻徐夷,最終才攻破徐國,僭號的徐偃王自殺。

在夷人的傳說中,徐偃王自殺那日宛如天地末日一般。天空濃雲驟然四合,隆隆沉雷震撼天地,整個徐城頓時黑暗如墨。電光蛇舞陰空,巨雷連番炸開,暴雨翻江倒海排天而來,巨大的金鐵轟鳴之聲連綿不絕,高天翻滾著火紅的雲團……

雲收雨住之時,徐偃王私鑄的大鼎連同他自己的屍身全部無影無蹤了。自此,夷人部族陷入了百年沉寂當中。

五六十年的時光倏忽而過,夷人部民們又一次瘋狂了。

其實,自夏商周三代有「國」伊始,戰勝國對待先朝遺民的治理方式大體經歷了兩個過程:最先是封先朝貴族為自治諸侯,後來則是保留封地而取消治權。這一過程的演變,是血淋淋的復辟與反覆闢較量的結果。

三代更替,商滅夏,周滅商,初期都曾經尊奉先朝遺族,許其在祖先發祥地立國自治,也就是允許其作為一個有治權的諸侯存在。其實,自治諸侯意味著幾乎是完全意義上的軍政治權。只要不反叛,只要向天子納貢稱臣,中央王室對自治諸侯幾乎沒有任何干涉。

新戰勝國之意圖,重心是要透過保留並尊崇先朝王族,使天下庶民信服本朝之王道仁德,從而心悅誠服地臣服於新王朝。周以王道仁治著稱,不僅對前朝如此,對四周夷狄政權亦是採取相類似的「荒服懷柔」的撫政。

然則,事實卻總是與新戰勝國的期望相反。先朝遺族一旦作為治權諸侯存在,便會千方百計地圖謀復辟舊時王制,最終每每釀成顛覆新政權的禍根。最先嚐到苦果的,恰恰是力倡王道德化的周室新朝。

周人自詡德治天下,滅商後非但准許殷商遺族原居故地做自治諸侯,還分別將神農氏,黃帝,堯,舜,禹等「聖王」的後裔部族,一律封為自治諸侯。

然而,僅僅過了兩三年,周武王剛剛病逝,殷商遺民首領武庚立即策動了大規模叛亂,非但聯合了幾乎所有的「聖王」遺族諸侯與東方夷人部族大舉叛周,且匪夷所思地鼓動了周室王族中的反叛勢力一起反周,其聲勢之大,只差點兒淹沒了這個新王朝。全靠著那位雄謀遠略的周公旦的全力運籌,周王朝才終於平定了這場以殷商遺民諸侯為根基的大叛亂。

這是一場極其慘烈的華夏內戰,更是一則極其慘痛的治國教訓。

它使普天之下都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有著幾百年悠久傳統的先朝王族,其復辟祖先舊制的願望幾乎是永遠難以磨滅的;而對於蠻夷之族,則只有一條「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自此,周王朝改變了對於四面夷狄蠻戎的「荒服」政策,改以一手鎮壓,一手安撫的兩手政策。然到了穆王時代,以突襲獫狁與東征徐夷兩事為轉折,變為完全的鎮壓政策。不幸的是獫狁越打越強,終成懸在關中王畿上空的一柄利劍;而東夷,因地離周王朝核心統治區——中原太近,而不斷遭到打壓,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夷人的日子越過越難。

第一樁委屈,乃是周朝實行的井田制。

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個「井」字,因此稱作「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

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一塊為公田。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發展演變而來,其基本特點是實際耕作者對土地無所有權,而只有使用權。

這種制度失之於死板,在中原推行尚可,可在江湖縱橫的江淮地區,尤其是夷人為主的聚居區卻遭到了民眾的厭棄與反感。首先在於江淮地勢以丘陵為主,都是小塊農田甚至是梯田,如此阡陌不明,怎麼劃分各傢俬田與農田,引水渠怎麼建?

其次是因地塊小,民眾大多從事漁耕兩業方得餬口,井田制卻將庶民們困於耕田之上,不得從事他業。若遇荒年,還不能賣地逃荒?如此死板,怎能得人心?

第二樁委屈,便是一年到頭無窮盡的徭役。

一般來說,除了該當的耕耘勞作,庶民的經常性義務無非是兩種徭役:其一是開通溝洫,疏浚河道,修葺城堡要塞等邦國工程,其二是為大軍充當輜重營腳伕或各種工匠。

然而,對於淮河流域的夷人部民來說,還有另外一項徭役是免不了的。那就是經隨棗金道向成周與函谷關內的周王畿運送無數裝滿了銅料的牛車,一年到頭連綿不絕。

這便罷了,因東夷部落自古以善冶鐵製銅而著稱,時不時的還有成周軍營或洛邑官署的徵發令,徵調夷人部族中善冶銅的工匠去為王室鑄造祭禮青銅器,或為軍營鑄造兵器。人一調去,只管飯,不發餉,家中老小餓死不管。

如果說井田制和徭役這兩樣委屈,懾於周王室的威嚴夷人們還可以咬牙硬嚥下去的話,那麼最後一樣委屈則是他們無論如何也忍不下去的。那便是周邊諸侯國對夷人部族青年男女的掠奪,這是要斷他們的根呀!.

最開始時,夷人部落偶有反叛之事,一旦戰敗,部族中的所有青年男女便會被周邊諸侯國擄掠一空。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大唐之我真是紈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