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移動版小米三,則引入英偉達Tegra 4處理器。
為此,老黃親自上臺,說了好幾句小米威武!
但可惜,Tegra 4跑分比高通800都高,但發熱嚴重,翻車了!
至於原因,只能說老黃刀法不準,該收斂的CPU,他太激進。
Tegra 4 CPU採用4+1核A15架構,主頻高達1.8G赫茲!
沒錯,小核也是A15!
即便執行小應用,也得動A15,發熱能不高嗎?
但凡把小核A15換成低功耗的A7,都不會發熱這麼嚴重!
而該激進的GPU,老黃又開始擠牙膏了!
放著先進的開普勒架構不用,非得擠牙膏,用過時的分離渲染,還不支援OpenGL ES 3.0。
這直接導致Tegra 4的GPU很垃圾,完全落後高通800!
此外,英偉達收購了基帶公司,有自己的基帶,但直到Tegra 4I上才整合基帶。
而Tegra 4依舊採用外掛基帶,導致發熱更嚴重。
而同期的高通800已經整合基帶晶片了,功耗更低,訊號更好!
對此,王逸都很無語。
英偉達若是聯發科,實在是實力有限也就罷了。
問題是英偉達實力強大,明明能做出頂級晶片,卻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該擠牙膏的CPU,不知道收斂。該釋放效能的GPU,又開始擠牙膏!
於是剛經歷了Tegra 3的成功,Tegra 4就全線潰敗。
最終不得不退出移動處理器市場,專攻平板處理器和車機處理器。
不過王逸明年,搶先使用英偉達首發的四核處理器Tegra 3,成了英偉達的大客戶,在Tegra 4的設計上,也就能有一定的話語權!
到時候讓老黃把Tegra 4的CPU小核,從A15換成A7。
再把GPU升級成Tegra K1的開普勒架構!
再整合基帶!
那Tegra 4煥然一新,發熱功耗都會大幅度降低,GPU效能大幅度提高,就不會翻車了。
相反,會成為一代很優秀的處理器,甚至幹翻高通都有希望!
當然,英偉達的處理器比高通便宜得多,還不用交高通稅,對王逸也是好事。
兩家競爭,有英偉達制約,高通無法壟斷,也就不會不斷抬價,高通稅也不會像前世那麼高!
王逸打算採取多處理器戰略,讓高通、英偉達競爭,誰的處理器價效比高,就用誰的!
誰翻車了,就放棄誰!
比如2015年的高通火龍810,王逸完全可以放棄,然後選擇英偉達處理器。
可若是沒有英偉達,王逸只能和小米等品牌一樣,硬著頭皮用高通810,然後多年積累的口碑,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