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兩位年輕人果然熟絡,看見坐在泥磚瓦房旁編織著竹簸箕的一位老人打招呼道。
“哦,是呀,你們這是又來看我們來啦?”
老人家張著一張沒了大門牙的癟嘴回道。她青筋突起的粗黑的手指繼續編織著竹篾,抬起頭看不出是否有笑意,但面容平靜,一張佈滿皺紋的臉上星星點點的老人斑隨著說話時牽動的皺紋在陽光裡移動。
”可不是嘛,您那大孫兒呢?怎麼沒見他出來呀?“
”跟著去山裡砍竹子了。中午才得回來呢。“
老人家說起孫子,手裡的動作稍微停了下來,臉色有些遲緩地回答。
”王奶奶一個人帶著她孫子過活。她孫子今年十歲了,讀書晚,就在這村的村小上三年級。“
給雲鋒他們那輛車開車的小夥子介紹道。
”哦,那王奶奶的兒子兒媳都在外面打工咯?“
雲鋒不經意地問道。
”不是。老人家兒子五年前去山裡砍竹子被蛇咬了,回來後發炎,生了一場大病,走了,兒媳婦丟下孩子,跟人去打工,後來就再沒回來,也沒音信了。現在就王奶奶帶著孫子兩個人過日子。鎮裡和鄉里安排村裡給照顧著。“
年輕的小夥子緩聲說道。
“哦——“
雲鋒一聽這樣的情況,便垂下來眼簾。她是最聽不得這樣的事情,眼裡早已經是一滴飽滿的淚止不住地在她低頭時掉進了泥土。站在她身邊的李峰也是臉現哀容,低頭不語。
”其實這村裡留守的都幾乎是老人和孩子。年輕力壯的早就出去打工了,也有日子因為打工過得好的,就在山下鎮裡建了房子,把老人孩子都接下去鎮裡上學過日子了。“
”現在留守的人家戶數也就三十多戶,還有些正在尋摸著往外搬的,這些孩子也都幾乎是跟著老人長大,就近入學。原本鄉里和鎮裡想把這裡的旅遊業搞起來,就像山腳幾個村一樣,春天種的桃花李花一大片,秋天銀杏葉黃滿山,廣州深圳的人都願意來看,但這花家鄉村的山路實在太陡峭,人來人往的交通也承受不住,反而危險事故防不勝防,後來也就放棄了,只是照看著仍留在山裡的人家的生活。也因為進山出山太麻煩,村小也就留著。“
”前些年,鎮裡將小學教室修整了一番,倒是結實了,不再和從前一樣下雨一邊上課一邊在教室裡用臉盤接雨。前年又修了籃球場,安放了乒乓球檯,在學期間孩子們用,下學孩子們回家幹活去了就留守的大人們用。“
兩位開車的小夥子輪番給雲鋒和李峰還有隨行的幾位老師介紹著情況。鎮長帶著葉科長和王副校長走在人群的前面。
不一會兒,雲鋒這一群人便到了花家鄉村小,學校的大門,就是圍牆圍起來後開的圍牆門,門楣上橫著一塊木牌子紅字,用楷書寫著花家鄉小學五個大字。一進門就是操場和乒乓球檯,往前便是五間連成排的瓦房,三間是教室,兩間是老師辦公室,從窗戶裡望去,教室裡是木桌椅,原木色,不算舊,也說不上新,三排擺放齊整,前後牆上各有黑板,講臺倒也正式。老師辦公室裡是一排辦公桌,桌面上也堆放著作業本和教參。
教室和辦公室後面,隔著一塊空地,便是老師的住處,也是一連五間成排的紅磚瓦房,門窗都緊閉著,估計放假,老師們也都回家了。
“老師們都是哪裡的呢?”
雲鋒好奇地問道。
“這裡的老師有兩個支教的,有常年駐紮在村小的本地三個四五十歲的老教師。總共就五個老師。支教是任務,每年都有不同學校的老師來,三個本地老教師語文、數學、音樂、美術、體育都教。這裡就一到三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每個班裡現在也沒超過十個人。也都上完三年級,免考就去了鎮中心小學了。”
鎮長回答雲鋒的問話,也給大家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