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廿二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御駕親征,北征蒙古,凱旋而歸。在回師途中,經過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駐紮軍隊。
卻說這一夜,風高月明,朱棣正端坐在御營之中,翻閱奏章,一個老太監進來說道:“皇上,鄭大人求見。”
此時的永樂爺朱棣已經有64歲了,今年是他當皇帝的最後一年。永樂頭也不抬說道:“宣。”
不一會,一名中年將領走了進來,跪下參拜:“臣鄭和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永樂抬起頭來說道:“愛卿速速平身。”說罷站起來,從御案後走了過來,親自去扶跪著的鄭和。
“什麼萬歲不萬歲的啊,”永樂說道,“朕都已經半截身子快入土的人了。”
“皇上,”鄭和起身說道:“該是開始執行帝星計劃的時候了。”
“這麼急?”
“是的皇上,”鄭和說道,“依臣所見,皇上的身體越來越差,此刻不進行冬眠的話,恐怕……
“而且,以天神盧克人的科技,現在開始施行帝星計劃,臣敢擔保皇上至少可以或五千年以上。”
“鄭愛卿,”永樂說道,“不是朕不相信你,只是,這個所謂的天神科技,朕還是不大放心啊。”
“皇上,”鄭和又說道,“說句大不敬的話,自古以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皇上,誰也不敢保證贊大明能千秋萬代,而帝星計劃,可以將我大明的文明傳播到更深遠的宇宙深空,真正的是千秋萬代啊。皇上,到時候,您可就是我大明最偉大的皇帝!”
“行了,你不必多少了,”永樂打斷他,說道,“之前的資訊匯總,朕也都翻閱過了,也經過了深思熟慮,朕也非常的相信你。只是,朕就這樣失蹤了,有點捨不得啊。”
“皇上……”
“行了,不必說了,”永樂說道,“咱們走。小德子,進來!”
老太監小德子進來,“皇上,奴才在。”
“擬遺詔,”永樂說道,“命朱高熾繼朕皇位。”
“皇上……”小德子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永樂扶起小德子說道:“小德子啊,朕早就該走了,記住,保密,對外只說朕是由於北征引起水土不服,染上惡疾,因病而薨。”
“奴才謹遵皇上聖旨,奴才恭祝皇上萬壽無疆,大明社稷昌榮宇宙!”
一炷香功夫後,一隊騎兵悄悄的出了行軍大營,稍後御營傳來小德子大叫的聲音:“皇帝駕崩!”
在軍營不遠的一個小山坡後,停泊著一艘北極星級星際飛船,永樂帝朱棣,永樂天師提督鄭和,以及一些武將和科學大儒在飛船前。永樂看著夜空下的大地,捨不得走。
鄭和再次催道:“皇上,該動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