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皇帝劉徹終於完成了他登上泰山封禪天下的心願。
初秋時節,山巒起伏處奼紫嫣紅,正是最好的色彩。登高望遠,雲海之中一片蒼茫。紅日初升,紫氣東來,霞光萬道,瑞彩千重。皇帝陛下昂首蒼天,獨自承受這無上榮耀。
所有臣民盡皆拜服。山呼萬歲之聲,響徹在這東嶽之巔。不管懷著怎樣心情的人,在這一刻都無比振奮。腳下的這片蒼茫大地,承載著一個偉大王朝的興起,正如這初升的太陽一般,光芒萬丈,遠懾四方。
不過,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在這位帝王盛大的排場與赫赫威嚴之下,那顆心已經千瘡百孔疲憊不堪。
跟隨著跋涉千里的部分朝廷官員們,終於長吁了一口氣。這一路走下來,都已經累得夠嗆。尤其是經過數次驚變後,人人提心吊膽,唯恐動輒得咎。回想起在長安時的安逸生活,無不盼望著趕快回去,再也不願經受這樣的折騰。
當然,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而已。皇帝陛下只要有一息尚存,就不會停止腳步。如果這次那位東海尊者真的能給他帶來奇蹟,那說不定在這帝王心裡,會重新湧起奔向星辰大海的勇氣呢!
被皇帝敕封為“東海君”尊號的那位東海尊者,全程陪伴皇帝進行完了這場盛大的封禪儀式。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來歷,但卻都明白,這位尊者已經成為皇帝身邊的新貴。他將和從前的那些道家仙師們一樣,成為白衣卿相,擁有炙手可熱的權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回到長安之後,朝廷格局必然大變,這是每一個人都明白的事實。許多人偷偷觀望著圍繞在皇帝身邊的那幾位受寵信者,有些心思早已經在暗中潛生。
毫無疑問,已經成為皇帝左膀右臂的左內史倪寬和侍御史兼羽林軍統領吾丘壽王,即將會成為在朝堂上具有顯耀地位的重臣。還有那個掌握著傳達皇帝各種指示的名叫江於的總管太監。他們這幾個人,就是現在這支出巡隊伍裡最具有話語權的人了。
就算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倪寬,也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自古以來,在權力爭奪的過程中,就是不擇手段各憑本事。不管如何為人所不齒,也不管會留下怎樣的罵名,只要把權力牢牢的握在了手中,就是最大的勝利。
每當想到就連元召那樣的人,也死在了自己的謀劃中,左內史大人的心裡,就如同曾經在泰嶽之巔看到的雲海那樣,無限飄渺膨脹起來。
雖然皇帝還並不曾明確表示出什麼意思,但他自己早已經把大漢丞相的位子當作了囊中之物。倪寬非常有信心,只要這次能夠順利的完成出巡再陪伴皇帝回到長安,那麼論功行賞,皇帝一定會讓他如願以償的。
只是可惜,劉廣陵早早的就死了,不能共同享受他們取得的勝利果實。也讓他們這個因為對付元召而組成的利益團體缺少了重要的一極。這曾經一度讓倪寬和吾丘壽王感到遺憾。不過,後來他們也釋然了。只要有權力在手中,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為此,兩個人在私下裡已經秘密的把軍中將軍們都捋了一遍,想要找到最合適的人選。
然而,就連倪寬也沒想到。本來封禪泰山完畢後就會轉道回長安的行程,突然又改變了。從泰山下來,略微休整以後,皇帝陛下作出決定,全部人馬出齊郡繼續向東。目標就是,東海之濱的琅琊郡。
倪寬和其他人一樣,都有些疑惑不解,並不知道皇帝做出這個決定的目的何在。不過稍晚些時間,當打探明白情況之後的吾丘壽王來告訴他,這是皇帝聽從了東海尊者的話才做出的決定後,他便心中明白了幾分。
倪寬是極少數幾個知道那位東海尊者與吾丘壽王關係的人之一。深諳權術之道的他很明白,這樣的人物只可結交為強援而決不可得罪。因此,在聽完吾丘壽王的解說之後,雖然心中大不以為然,但他還是拍手讚歎道。
“我從前翻閱古籍,屢屢看到海上仙蹟傳說,曾經歎為觀止,時時心向往而傾慕之。只恨仙緣淺薄,難得親見。卻沒想到,東海君他竟然有這樣的大能為……如果這次真的能夠跟隨陛下身邊去一睹仙境真容,那可真是三生有幸了。呵呵!”
吾丘壽王收斂眼中的光芒,也隨著他笑了起來。與倪寬說起這件事時,早已經很好地隱藏了剛剛聽到師尊透露給他真實意圖時的震驚。
“明日正式啟程。此去琅琊,不過幾百里的路程,不用兩天時間就到了。這一路上,陛下需要好好休息。因此,還請左內史大人曉諭諸人,如果沒有特別重大的事,就不要來輕易的打擾聖駕了。”
倪寬並沒想到其他,連忙點頭稱是。皇帝的身體這幾年並不太好,這是中外臣民都知道的事。能夠登上泰山封禪,已經是付出了極大的毅力。路上無事,自然需要好好地休息一下。
一抹冷笑從吾丘壽王嘴角掠過。在事情還沒有去做之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這是東海尊者對他的叮囑。而等到時候發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際,他相信,情勢所迫之下,倪寬就算是想不順從,也是絕對辦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