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不攻自破
遂州之戰太過慘烈,三萬元軍無一倖免,就連一個傷兵都沒有留下來,這是宋軍對吉哲安堆人頭的報復,而且是翻了好幾倍的報復。 治國如同安家一樣,如果在一條街上混,永遠都是那個拳頭最大最狠的人,才能做穩老大的位置,因為到後來都已經不需顯露實力,就已經能夠達到安天下的境界。
趙天佑正在努力打造一支鐵軍,除了永不畏懼計程車氣之外,一定要多多經歷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僅憑著動動手指,點燃導火索就能獲得的勝利,給不了他們對於生死的理解,所以趙天佑每次都是用火炮佔領先機,最後一定要真刀真槍的去試兩把,不管對手最後剩下多少兵力。
已進臘月年關將至,北伐的大軍駐紮在了隨州城內,本來只能容納三五萬人的這位小城,同時進駐了將近十萬宋軍。元軍在隨州儲存的物資糧食,軍衣器械武器弓箭等等,對於這支裝備精良的宋軍意義不大,只能是成立地方隊伍的時候,把這些武器分發給他們使用。
不過數萬頭的牛羊可是這個時節最好的糧食,燉肉和燒烤在這個時代,是最佳的過年食物,度數並不很高的燒酒,是歡慶春節的助燃劑。並不是只有元軍騎兵好飲,宋軍士兵也善於喝酒,在沒有任務的時候,與三五個袍澤一起,暢飲幾杯美酒也許是在這隨州城內,唯一的娛樂方式了。
“趙將軍,這大年二十八了,來了幾個好訊息!”
張龍復一臉小笑意,手中拿著兩份加急的軍情密報,遞到正圍著火爐聊天的趙天佑手中,旁邊的杜滸也湊過了腦袋問。
“什麼事情啊,看你樂的那麼高興,難道是……”
“哎,真是好事,益陽元軍棄城逃走,可他們逃到了常德之後,發現常德的元軍也收拾好了行李,於是兩隊元軍搭夥一起撤往襄陽。哎呀,這兩城的兵力太少,夾雜一起才五千多人,不過他們可是夠聰明的。
如果他們不逃走,我敢說出不了這個正月十五,城內的漢人就能反水,讓他們連走的機會都沒有。這說明什麼呀?各位將軍,元軍計程車兵也是人,欺負老實的怕硬的,現在已經開始懼怕咱們啦!”
“哈哈,老杜你說的太對了,以前宋軍一看到蒙古騎兵腿就軟,恨不得立刻掉頭就跑,那樣還怎麼打仗?可實現不一樣了,小股的元軍根本沒有膽子防守,哪怕咱們不去攻打,他們都不敢在停留片刻,這是從心裡怕了咱們!”
益陽常德兵不刃血的回到宋軍手中,襄陽南面還有荊州荊門兩座重要的城市,尤其荊門是襄陽的南大門,一旦有失襄陽馬上就會陷入被動。
襄陽在呂文德手中死守了六年,作為南宋的西南國門重鎮,竟然最後讓守軍陷入沒有糧草的境地,這也是趙氏王朝抗元戰爭中的幾大敗筆之一。
如果當時呂文德犯下大錯,他竟然允許蒙古軍在樊城外接榷場。於是蒙軍很快的就進築起了堡壘,一下子就斷絕了襄陽的糧道。等到呂文德明白過來,知道自己誤事了,又氣又急之下一病不起。
忽必烈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奪取襄陽,各地的軍隊也是源源不斷地開往襄陽,在短短一年之內圍困襄陽的元軍就增至了二十萬人。但是,呂氏兄弟麾下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視的,他們在襄陽地區經營十多年,威望高又深的民心,打造了圍繞襄陽的堅固城池。
可是等到呂文德病死之後,呂文煥又得不到宋朝朝廷應有的支援,逐漸的在襄陽陷入被動,一直到元軍攻破樊城之後,已經沒有糧草補給的呂文煥才舉城投降。
不過再襄陽已經不再是呂式的天下,呂師夔重傷之後下落不明,呂文煥跟隨伯顏去了臨安,然後跟著漕糧北上元大都,在忽必烈身前為官。目前在襄陽領軍為官的只有呂文煥的兒子呂師聖,但是已經職喂言輕算不得什麼,仗著其父的威名做個省心的官員罷了。
阿里海牙在襄陽駐留了幾年,把這裡打成了更加重要的軍事重地,不止看護著江南中路,同時也牽制著向西入蜀的通道。不過他們所經營的絕大部分實力,已經全都報銷在廣州城前,還搭上了阿里海牙和阿術的兩條性命。
伯顏雖然還在襄陽,但是人已經病的很重,加上在忽必烈心中失寵,恐怕再也難有翻身的機會。但是此時在襄陽並沒有一個能夠鎮住場面的元將,這時依然吞兵十餘萬之多,卻是由各路人馬組合在一起的軍隊,遠非阿術帶走的精銳騎兵那麼強的戰力。
隨著過完春節之後,宋軍計程車氣高漲,趙天佑坐鎮隨州,砍頭立威之後的威名遠震八方。宋軍反攻勢頭過於強大,接收了益陽常得之後,影響力首先向荊門延伸。
亂世之時也是豪傑輩出的機會,從岳陽整合當地義軍之後,就出現了一個名叫梁鐵的勇士,帶領著其拼湊而成的鄉軍,竟然孤軍深入對著荊門發難。
他們本來就是孔武有力的百姓,放下刀槍之後誰也認不得他們的身份,依靠步行靠近荊門,化整為零的幾百鄉軍竟然摸到了荊門地方長官的家裡。
一夜之間依靠從廚房偷出來的菜刀,砍死太守誅殺駐守的元軍萬夫長,梁鐵口號一喊就然獲得了全城百姓的支援,跟著他拿起了刀槍,與荊州城內的元軍血戰。
當這些訊息傳到宋軍的耳中時,荊門已經被梁鐵佔領,可是讓人大吃一驚,細細一打聽才知道,他手下就是三百多人的義軍,就是憑著一腔的熱血和勇氣,打敗了城內七千的元軍。
“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老百姓把活都幹完了,還要咱們這些士兵何用?”陳龍復有些的擔心,趙天佑這個年過的很悠哉,大傢伙也都跟著沾光,過了一段自由自在的好日子。
可總不提出兵襄陽的時間,這幫將領們也沉不住氣了,尤其陳龍復手下的人們,早就憋著勁立軍功呢。
“不著急,等著荊州不攻自破之後,咱們再去打襄陽!”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