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做法可能導致家丁為非作歹,這一點李成梁是知道的,但他認為問題不大:大明缺的不是良民,而是能打仗的勇士,只要你能打仗,肯幫我打仗,其他事就都好說。
李平胡不僅是家丁,且是頭目之一,又極其能打,這豈是李成梁輕易更動的人?
再說,覺昌安、塔克世雖然早就投了他,但建州左衛實力又不強,他們二人在李成梁手底下也沒什麼大用,這次攻滅了建州右衛最強的阿臺之後,覺昌安父子的作用更小,所以……死了也就死了,難道還要讓李平胡去抵命不成?
不過,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二人總是攔路哭訴卻也不是事,搞得好像他李總戎處事不公一般,太煩人了,得找個理由打發了才行。
李成梁想到這裡,皺著眉頭遲遲不肯開口。
祖承訓一看,覺得機會來了,出言問道:“大帥可是擔心努爾哈赤兄弟不知好歹,四下亂傳謠言,諉過於大帥?”
李成梁看了他一眼,道:“我之所為,自有公論,任他去說卻也無妨,只是他兄弟二人現在失卻父、祖,也是一族之長了,若是從此認定我大明棄他,將來恐要生事,徒惹麻煩。”
李平胡在一邊道:“那就一併殺了好了,落得個乾乾淨淨。”
楊元怒道:“你還有臉說話?”
祖承訓也皺起眉,不悅道:“殺他二人容易,可那建州左衛,咱們莫不是要一併殺光嗎?”
李平胡還要說話,誰知李成梁把臉一板,瞪了他一眼:“閉嘴。”
要是別人,李平胡不怕,但李成梁一開口他倒還真老實了,當下閉嘴,不再多言。
祖承訓則介面道:“大帥,努爾哈赤他們一家,雖然名義上是建州左衛指揮使,但其實實力早就敗落了,現在建州左衛內部也是一團亂麻,就算讓他回去由怨生恨,短期內也不可能敢對咱們如何,只是這樣一來,總歸影響大帥的聲威……”
李成梁淡淡地道:“偉績,有什麼話直說就是了。”
祖承訓忙道:“是,末將就是覺得,這次的誤會還是有必要解開的,不是因為擔心建州左衛如何如何,而是以免損害大帥的聲譽。”
“怎麼解開這個誤會呢?”李成梁把“誤會”二字特意說得略重了一些。
祖承訓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肯定了“誤會”這個詞,也就是在暗示自己,要把“誤會”給坐實了。
這可真巧,祖承訓原本打算獻的策,就是在“誤會”二字上做文章。
“原本這件事就是一場誤會。”祖承訓言之鑿鑿地道:“要不是布庫錄急著做忠臣,而且一直嫌棄覺昌安父子這內應幹得糟糕,始終不能開啟城門,咱們怎麼會臨時發動總攻?”
“布庫錄?”李成梁若有所思的唸了一下。
布庫錄,姓佟佳,全名佟佳·布庫錄,不過這個名字在後世毫無名氣,此人更出名的是他的綽號,叫做“尼堪外蘭”。
尼堪外蘭這個詞為滿語“nikanwailan”的音譯。nikan滿語意為漢人、南人或南蠻;wailan是漢語“外郎”的音譯,而外郎轉成現代漢語則是秘書、通事、侍從的意思。因此,尼堪外蘭這個綽號,大致意思就是“漢人秘書”或者“漢語侍從”之類。
[注:史書中對此人的記載幾乎全是“尼堪外蘭”,並未提到他的本名。但在上世紀90年代,滿族佟佳氏家譜受到史學界重視,根據佟佳氏家譜記載,尼堪外蘭姓佟佳氏,本名布庫錄,現在這一說法正在為學術界廣泛接受。]
祖承訓肯定地道:“沒錯,就是布庫錄。”
李成梁略微思索了一下,略微遲疑道:“布庫錄對我大明還是很忠心的……”
“沒錯,但正是因為他忠心……”祖承訓道:“反正這傢伙嘴碎,得罪的人也夠多了,不怕再多努爾哈赤兄弟。”
祖承訓這樣一說,倒是讓李成梁忍不住笑了笑,道:“這廝的確嘴碎。”然後點點頭,道:“那就這樣吧,告訴布庫錄,就說本帥說了,這次他催著本帥一舉破城,現在看來的確建議有功,我會記著他的功勞,到時候再給他一些敕書,順便誇誇他。”
祖承訓笑道:“大帥英明。”
此時的布庫錄或者說尼堪外蘭還不知道,在另一個歷史中,他被當時不敢找大明報仇的努爾哈赤當成了出氣筒,這一次明明沒他什麼事了,居然還是逃不掉這個宿命。
時也,命也。
原歷史上,尼堪外蘭之所以被努爾哈赤諉過,是因為他在覺昌安等人還在城內的時候,由於捱了李成梁的批評,不得不跑到古勒寨城下許諾,說只要你們殺了阿臺,開啟城門放大明天兵進城,殺阿臺的可以做城主,其他人都可以平安無事。
結果當時古勒寨裡的人本來就被李成梁的大軍嚇懵了,一聽尼堪外蘭的保證,立刻殺了阿臺出降。誰知道李成梁根本不理會尼堪外蘭的保證,進城一頓亂殺,覺昌安、塔克世二人死於城中。
要說起來,這傢伙的確是冤枉。說他依附明朝吧,那時候大大小小的女真部落絕大多數都依附明朝,就好比努爾哈赤的爺爺和老爸不也都依附明朝嗎?所以李成梁出兵,他帶個路什麼的完全正常。
說他食言、誆騙古勒城的百姓吧,這一說法也不能成立。因為尼堪外蘭只是在門口許了下願,實際上抉擇權在李成梁手裡。
李成梁可以遵循尼堪外蘭的承諾,也可以放手屠城,無論李成梁做何種選擇,尼堪外蘭其實都無法左右。而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在尼堪外蘭老兄許諾的時候,心裡很可能真是想要一個這樣的結果,至少應該不會想到開城後要把裡面的老少全殺光。
食言的,是讓他去說降的李成梁而已,尼堪外蘭背這個鍋,有些像酈食其之死。
這一次沒輪到他去城下招降,但也許是歷史的慣性,這個鍋居然還是準確無誤的找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