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好了,做完了我們看看情況,如果合適的話,後續工作還需要你來!”
蔣偉立馬點頭,“您放心,一定給您做好了!”
“好,不耽誤你們工作,我先走!”
“有事儘管說!”
楊小濤告別幾人,他這會兒還要回去整理今天的所得。
週一。
楊小濤開始著手組裝機床。
用一個周的時間拆機床製圖,瞭解情況,然後用三天的時間將機床組裝起來。
等機床來到一車間再次執行後,眾人對楊小濤的本事有了更深的體會。
平常人,誰敢拆卸機床啊。
別說是機床了,就是在一些工廠裡,機器都不敢自己修!
週六的時候,蔣偉將製成的膠片做好,楊小濤特意請了張冠宇吳喆等人會議室觀看。
影像效果很不錯,畫面清晰,黑板上的公式都能看清楚,聲音也清楚,沒有出現對不上口型的現象。
這說明,這種“紀錄片”可以做。
隨後楊小濤讓蔣偉將膠片複製一份,這是要交給七機部的,至於底片則是由機械廠保管。
這件事,因為涉及重要工作,電影廠內部也進行了保密工作,凡是參與人員都簽了保密協議。
所以最後的成片除了機械廠有一套,剩下的就只有七機部了!
為此,拿到成片的王老非常感激的給楊小濤打個電話。
當然,關於製片的費用問題,隻字不提。
……
時間就在這種緩慢而緊張的節奏中一步步走完了四月。
在這段期間裡,楊小濤的生活很是規律。
正常工作期間,早上來到機械廠就開始研究法蘭西的機床。
下午時候,就研究直升飛機發動機。
有渦輪噴氣發動機跟燃氣輪機的幫助,楊小濤感覺快要觸及到成功的門檻了。
到了晚上回家,繼續學習相關空氣動力學的理論。
週日的時候,上午聽錢老講課,下午則是留出半天時間陪陪家人。
當然,隨著錢老課程的深入,現在再來機械廠聽課的人沒有前兩次的多了。
畢竟來了也聽不懂,不僅耽誤時間,還會影響別人。
當然,現在為止還能繼續留下並且聽懂的,在這一方面都有了不少進步。
其中,接受能力最強的就是楊小濤了,如今對空氣動力有了大概的瞭解,最起碼不再是門外漢。
除此之外就是王旭山,畢竟他以前在合眾國的時候就學過這個,如今在錢老的幫助下,進步飛快。
正是因為知識的提升,這段時間他們已經開始著手設計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