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帶人在一旁檢查部件,作為一名工程師,這點能力還是有的。
只是檢查一遍也沒找出原因。
楊小濤這時候帶著眼鏡走上前,幾個人紛紛讓開。
每次楊小濤帶上眼鏡,就代表著準備出手了。
身旁的人仔細看著,也不打擾楊小濤。
等一遍看下來,楊小濤眼前看到不少問題,雖然都是小問題,但湊在一起,就成了大問題。
也難怪修車的師傅沒法搞,他們想的就是更換部件,但小毛病的部件找出來後,也是講究著用,如此哪能修好?
“老陳,找幾個大師傅將這幾個部件重新做一下。”
楊小濤隨手挑出七八個部件,有的齒輪磨損了,有的已經裂開縫隙,還有的上面有電焊的痕跡,已經修理過,將就湊合著用。
“資料就按照咱們計算的來,我看了下應該差不了多少。”
楊小濤將幾個部件的圖紙構造抽出來交給陳斌,“儘快搞定,咱們好進行下一步。”
“好,我這就安排人造去。”
陳斌離開,楊小濤則是拿著圖紙回到辦公室。
接下來,就是如何利用現有的空間,設計出合適的機械液壓助力,這點有些難度。
雖然原理是什麼楊小濤懂,但要變成現實,就需要仔細琢磨了。
好在,楊小濤有系統對八級工程師的經驗,還有系統可以對設計圖紙進行評判。
透過系統對設計的打分來確定成名與否,可以讓楊小濤免去許實驗檢驗的痛苦。
就像暖氣爐,蒸汽機那般,只要系統給打了分,就代表著成功。
至於優良分級,那就是最佳化後的事了。
將卡車圖紙放在一旁,楊小濤開始設計機械液壓輔助系統。
先從與方向盤連線的轉向軸開始,楊小濤按照自己的經驗開始摸索。
時間一晃而過,很快來到了元旦。
也就是1964年1月1號。
這天,軋鋼廠照常上班,且沒有加班費。
沒辦法,臨近年關,各個車間都在忙。
不說別的,就是拖拉機和高壓鍋就是供不應求,現在訂單都已經拍到四月份了。
即便超能擴大,也滿足不了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
何況,在國家調控下,生產出來的要第一時間派發出去,軋鋼廠自然是更忙了。
至於其他任務,可能是全國經濟復甦,工業產品的增多,對軋鋼廠下發的任務也越來越多,而且第十車間的改造,相當於將一部分任務平攤出去,自然車間的工人更忙了。
楊小濤一早就來到辦公室,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看著桌上的圖紙,不時拿筆修改著。
婁曉娥今天沒來,辦公室裡有些冷清,但很適合一個人忙碌。
中午時候,天空陽光明媚,透過窗戶照亮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