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解釋道:“遇到風浪時,船艙裡的東西會到處亂撞,放東西得定住,免得傷人。”
劉鳴點頭道:“我知道的,以前也坐過海船。只不過物什用具,可沒有這般講究。”
唐敬輕輕頷首。
劉鳴為了展現自己有航海經驗,便找到一隻木盒子,從裡面拿出了茶葉,用手指捻了一小戳遞到唐敬的手心裡,說道:“請茶。”
唐敬頓時會心一笑,放在嘴裡咀嚼起來,然後從侍衛手中接過了牛皮水袋。他說道:“咱們一開始的日子會不錯,船上裝了許多時令瓜果。不過過一陣,便只能吃醋泡白菜和豆芽了。船上一般不開火,要升火得把壓艙底的砂石搬一些上來。”
劉鳴道:“出門在外,唯有如此。”
唐敬在這裡閒談了一陣,便告辭而出。劉鳴將其送到了門口。
及至傍晚時分,船上便更加熱鬧了。從京師帶的蒸餾白酒,在晚膳之前分發了一些給將士們,大家喝了酒更加歡樂。劉鳴在船艙裡,聽到了軍樂和旗鼓手在各自奏響曲子,船上一片喧囂。
他走出船艙,站在欄杆旁邊觀望,看到甲板上的將士們就像過節一般,有的人載歌載舞,有的人在比賽摔跤。又有圍觀的、起鬨的將士,都在甲板上叫嚷。大明開國初期,軍中收降了很多蒙古人,數十年後將士成員主要變成了漢人,但一些蒙古習俗也在軍中保留下來,喜歡摔跤的將士不少。
人們訓練、準備了很長的日子,剛出航時都很高興,並沒有朝廷官員擔心計程車氣低落。但這是一趟曠日持久的征途,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就不一樣了。
果不出所料,幾天之後氣氛便漸漸冷卻下來……
這時船隊已陸續離開了大江,進入了海域。無數船隻首先進行編隊,並把在大江上密集的隊形散開,讓兩船之間距離在一千五百尺以上(避免突然情況撞船)。
連續的晴天,風小浪低,天空清澈。旗手、鼓手的訊號都很清晰,空中瀰漫著遠近節奏不同的鼓聲。一些修長的小帆船在佇列中穿梭,適時傳達軍令。
整個艦隊逐漸形成類似雁形陣的編隊,但劉鳴無法觀察全域性;因為艦隊佔據的區域太廣了,非肉眼可以看清。不過他聽說正使王景弘、主將陳瑄的座艦,都在大隊的中央,以便於向兩翼及時通報中軍意圖。
夕陽西下之時,鼓聲漸漸停歇。海天之間似乎寧靜下來了,只能聽見均勻而從容的浪聲、以及風聲。
劉鳴在二樓官廳外面、觀望著寶船上的光景,恍若想起了正月十五以後的氣象、一切歡樂都隨之消停下來了。甲板上下依舊人來人往,水手們和官兵都在有序地做著自己的事。
不過情形依舊很樂觀,人們的臉上有一種淡定與適然,一切順利。
今日時辰已不早,劉鳴打算明早才去四樓上的指揮艙觀摩。他回到了房間裡,看一眼木案上的文房四寶,只覺得心緒浮躁,也沒心思寫文章。
於是他重新起身,到牆上把包裹裡的古箏取了出來。
劉鳴兒時的家境並不算富裕,從小隻讀了四書五經等科舉的書籍,音律是有功名之後才學的,所以手指不是很靈活、技藝比較差。然而帶上古箏,在旅途中自娛自樂、並不需要太高超的技藝。
他先除錯了一下琴絃,接著便選了他練習過的琵琶曲子《夕陽簫鼓》,以古箏彈奏。
優雅的琴聲沿著古色古香的窗欞傳了出去,波光粼粼的海面、與水上的船影,在曲子中仿若充滿了詩情畫意。
恍惚之中,劉鳴好似正身處秦淮河畔,而遠處的船樓、正是繁花錦繡的大明都城中的亭臺樓閣。狂野的海洋,也被賦予了華夏文明的意境情愫。
一曲罷,劉鳴乾脆揹著手面對木窗,在海風吟唱了起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但見天邊的絢爛雲彩,點綴在海天間,景色極盡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