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看向錢巽翻開的地方,頭也不抬地說:“還得繼續改進鐵廠運作方式,力求大明出產的兵器‘便宜又可靠’,讓外藩仿製不如購進。還得繼續研製更犀利的火器,才能保持技術領先。”
錢巽又翻了幾頁,指著上面的一張圖道:“聖上,這是最近南署試做的擊發機關,只能偶爾擊發成功,簧片撞擊火石的火花、常常不能點燃引藥。臣等正在鐵廠懸賞,從引藥配方、機關構造、簧片力道上,尋找新的法子。”
朱高煦點頭道:“甚好。火繩發火可靠,只要把火壓入引藥鍋、便能點燃,但是有很多弊病。首先是光線暗淡時暴露目標,其次要一直保持火種。最重要的是戰術上無法形成更密集的火力;風吹或軍士離得太近,容易誤燃引藥鍋。而只要燧發槍製造成功、不依靠明火擊發,戰術也要因之變化了。”
齊泰道:“聖上精於兵器,臣等拜服。”
朱高煦看了一眼爐子上冒著白煙的水壺,不動聲色地說道:“朕歷經數次大戰,體會到一些力量、非人力畜力可比,漢王炮一炮打穿一個軍陣,雖猛將之人力,亦不能為之。假借技術之力,方是正途。”
錢巽等人點頭稱是,夏元吉與茹瑺也未反對。
大夥兒商議了一陣,便起身謝恩告辭了。朱高煦卻獨獨留下了錢巽。
錢巽躬身站在茶几對面,朱高煦招呼道:“坐下說話。”錢巽道謝重新入座。
朱高煦卻久久凝視著那隻水壺,沒有吭聲。連氏見狀,急忙想去把水壺提下來,朱高煦卻道:“別動。”
錢巽也有些好奇地轉過頭,與朱高煦一起盯著那隻水壺看。
“新政都是因它而起。”朱高煦道。
錢巽小心地說道:“臣愚鈍。”
朱高煦道:“假物院進獻的那本《諸國科學譯匯》,你沒看嗎?”
錢巽拱手道:“臣已通讀,此乃平夷侯之子姚芳所贈。”
朱高煦道:“能量守恆定律,熱能轉化為動能。火銃、火炮莫不是如此,力量遠超人畜之力。你看那壺蓋,不燒火它能動嗎?”
錢巽應了一聲,繼續盯著水壺,皺眉沉思。
朱高煦道:“之前便有人進獻一計,或可用蒸汽、帶動機械運轉。那是個無名之輩,這個主張是錢右使的了,你是漢王府長史出身、為朕出生入死,正該名垂青史才對。”
錢巽忙道:“臣不敢。”
朱高煦直視著他:“朕是皇帝,無須藉此名氣,你不要誰要?”
錢巽看了一眼朱高煦,微微點頭。
朱高煦道:“水力機械,不管是水排、水錐、排錐,還是衝錘,限制都很大。須得截斷河流修築河堤,只能在河邊使用,效率也低。只有蒸汽機才是未來。
但若沒有礦業、紡織業等工坊,要迫切提高運輸和製造效率,世人都只想種地吃飽而已,誰會去不斷研製這種力量?有甚麼用?
朕支援新政,便是為了這樣東西,它可以改變如今的一切。真理已經漸漸面世,咱們不先幹,總有人幹,到時候咱們就慘了。
先前朕與諸臣議事,說了一些貨幣、貿易的事。你應能參悟,工商業需要原料市場,資本趨利、投入必定想要最大的回報。這種東西一發展,便註定了世上一部分地方、要淪為被經濟掠奪的物件,承擔又苦又獲利少的環節。朕不希望大明充當那樣的環節。”
錢巽道:“聖上之智慧,非常人所能瞭然。”
朱高煦道:“這是你的主張。”
錢巽沉默了片刻,鄭重地抱拳道:“臣願為聖上前驅。”
朱高煦滿意地點了點頭,又瞧一旁好奇的連氏,並不以為意。反正她也聽不懂,而且出不了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