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得令!”一個武將抱拳道,隨後舉起櫻槍喊道,“弟兄們,殺!”
十騎衝上田坎,沿著小路以稀疏的隊形,向前慢跑。最前面的一騎衝至百步左右,立刻拍馬加速,大喊著衝過去。空中一陣箭矢飛來,不一會兒,那騎兵連中多箭、摔進了稻田裡。馬也中箭嘶|鳴,踩進了稻子之中。
第二騎隨後衝至,又中箭落|馬,空馬沿著小路,奔過了稻田。
“唉!”在平安身邊有個軍士握緊拳頭,緊張地錘了一下手心。但平安依舊面不改色,安靜地等待著。稻田裡的人沒死,還在淤泥裡掙扎著往回走。徵日陸師是京營精銳,裝備十分精良;騎兵們都披了鐵甲,似乎並未被射中要害。
第二個小旗隊,也隨後上了田坎,陸續拿著槍盾出發了。
就在這時,遠處兩股小隊明軍騎兵、陸續衝到了稻田旁邊,那些日軍弓箭手被追得四處逃跑。平安這邊的騎兵,趁勢不斷衝了過去。日軍的一股步兵喊叫著、向田坎這邊衝來。明軍各處的小隊在武將的吆喝下,很快合攏成稍大股的馬群,然後直撲日軍援軍側背。
場面逐漸開始混亂,越來越多的明軍騎兵、沿著狹窄的田坎小路衝過了稻田。
平安也隨後衝了過去,他率親兵直撲一群亂糟糟還沒散開的日軍陣隊。一群鐵馬像衝進了羊群一樣,很快驅逐開了一條道,平安揮舞著鐵斧,重斧衝擊力太大、沒人能招架得住。他左手的圓盾也是鐵鍛的,偶爾擋一下倭刀、直接把敵兵的刀給崩斷了。
“鐺!”平安輕飄飄地拿著鐵圓盾擋開一把倭刀,那武士在旁邊一個踉蹌。就在剎那之間,平安的身體一側掛在馬上,扔了圓盾的同時、一把擰住了那武士的盔甲,將那人給提了起來。戰馬“嘶”地一聲,劇烈搖晃著斜衝出去。
“平將軍,山上大股敵軍下來了!”有人喊道。
平安抬頭看了一眼,轉頭道:“鳴金收兵。”
“得令!”親兵應道。
平安拿斧背在懷裡的武士頸窩上輕輕一敲,一邊跑馬一邊喊道:“南邊!帶上受傷沒死的弟兄,走了!”
身邊的騎兵隊齊聲吶喊:“全軍南撤!”
各處奔襲衝殺的縱隊,漸漸向大旗合攏,陸續向林子裡奔了進去。日本國的喬木林,樹木似乎長得很稀,騎兵從林子裡跑路,並不會有甚麼阻擋。
眾軍紛紛拍馬撤離戰場,離開了山腳一段距離,平安才勒馬停下。
平安調轉馬頭,張望了一番附近的這座山,說道:“守高地,易被圍困啊,死地一處。”
部將問道:“平將軍,咱們要圍住這座山嗎?”
平安愕然道:“幾百人怎麼圍?趕緊找個四面通達的地方紮營,先盯著這股日軍。萬一他們還有別的援軍,咱們可以伺機退走。”
部將忙道:“將軍英明。”
平安將懷裡昏過去的武士扔到了馬下,說道:“弄醒,那個誰會說鳥語的,死了沒有?”
過了一會兒,一個沒穿盔甲的漢子騎馬而來,下馬向平安行禮。
平安大搖大擺地在馬背上道:“問問,他們是要去哪?”
那漢子嘰裡咕嚕說了一通,但是武士一聲不吭、置若罔聞。
平安又道:“你告訴他,咱們還俘虜了不下百人。最後問他一遍,如果別人先說出訊息,就把他的雙手雙腳砍了餵狗。”
沒多久,翻譯便稟報平安:“這些人馬是志摩郡的守軍,得到了大內盛見的撤軍命令。他們要撤到缽伏山南麓的山谷中,在那裡構築多道防壘,就地防守道路。小的問他,缽伏山在哪裡。他說在此地的東邊,乃通往粕屋郡平原的必經道路。”
平安沉默了一會兒,忽然說道:“派出三路信使,去告訴盛將軍,咱們去缽伏山南面山谷了。派出一個小旗隊,送傷兵去大營找自家弟兄。召集弟兄們,出發。”
周圍的人們無不驚訝。因為平安每次決策,時間實在太短,一般人對此很容易有兒戲的感覺。
一員部將道:“困在山上的敵軍怎辦?”
平安道:“那是日軍將領考慮的事。”
部將又問:“俘虜怎辦?”
平安道:“穿盔甲的砍了,掛竹片的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