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瞿能等人先是附和。不料柳升馬上領會了聖意,徑直拜道:“臣請纓統兵,若不能獲勝,提頭來見!”
朱高煦沉吟片刻,說道:“這等事,到了朝堂上再決定。”
這時宋禮道:“聖上辛勞,請到客廳入座稍歇。”
朱高煦點頭應允。
於是宋禮等人便帶著一眾君臣,離開作坊區,去了一處小庭院裡。雜役端茶送水,拿了些瓜果點心進來,大夥兒坐著談論了一陣。
武德新政裡的重要內容,便是重視技術。今日朱高煦親自到鑄幣廠巡察,也是體現這樣的施政理念。大夥兒便在客廳裡談論工匠技藝。
朱高煦詢問了王彧,上次叫他研製四輪馬車的進展。結果進展不大,透過鏈條等方式連線前後輪的法子,好像不太實用。
朱高煦想起了一個故事,據說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時候,為了找準鎢絲做了上萬次試驗。
他便鼓勵王彧道:“要做出新東西,往往需要不斷試錯,便要時間和成本,無法避免。朕還想到了另一樣新東西,‘春寒’銃用火繩點火,有很多弊端。或許你們能做出另一種點火機關,用燧石發火;以簧片控制機關擊打燧石,產生火花,點燃火銃的擊發藥。”
王彧立刻許諾,將召集守禦司南署的官吏工匠,即刻開始嘗試這項技藝。
朱高煦說得興起,便道:“咱們得不斷提升火器技術,然後把比較落後的火器、賣給外藩使用,這也是增加國庫歲入的法子。”
王彧道:“外藩人會不會仿製咱們的火器?”
朱高煦道:“那沒辦法,就算咱們不賣武器,別國遲早也能得到樣品、並琢磨仿製,軍隊裝備那麼多火器,難以避免此類事情發生。
但是咱們工坊裡的流水線作業、採用新技術的裝置,大量製作、降低成本,有可能比別國自己仿製還要便宜,那便能繼續賣軍|火了。另外等別國仿製出來的時候,咱們又有了更好的技術,中間便有時間差,優勢仍能保持。”
王彧點頭稱是。
朱高煦繼續向在場的文武,潛移默化地推銷自己的新政,“朝廷只靠農業稅,獲利有限,受限於年景天道,難以增加歲入。開疆闢土,用兵成本居高不下,還得派兵駐守治理。
但如果咱們發展工商業、打通商路,靠貿易優勢獲利,那便幾乎可以無限地擴張勢力範圍。只有國家不斷富強,世人才不用為了有限的好處、長期爭奪內耗,庶民才不會因為缺衣少食難以生存、而提著腦袋反抗朝廷。朝廷的各種問題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
客廳裡有不少文武,但朱高煦仍然沒有做到慎言,他興致勃勃地說道:“咱們得到了日本國的石見銀礦之後,日本國還有別的金礦、銀礦、銅礦、硫磺礦,那些便不用勞費兵馬去佔領了。那時朝廷只需迫使他們開國通商,用貿易即可換回重金屬原料。日本國不是有很多守護大名在爭霸?到時候咱們賣武器、賣盔甲給他們打仗,打個夠。
還有遠西地區的回回教門、景教之間千年爭鬥,朕覺得他們之間的戰爭烈度太小了,不足以表現對神明的虔誠,所以需要大明朝廷提供大量的軍火,各方教眾才能痛快地打仗。
安南國與占城的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積怨始終沒能得到解決,他們沒分出勝負、主要還是受限於軍火不夠多,有點遺憾。
遠方的王室、貴族、領主們,需要精緻有格調的生活,否則無以體現他們高人一等的純粹血統。做工精良的絲綢、錦緞,潔白無瑕、花紋美妙的瓷器,首飾級別加工精妙的銀合金餐具,美味怡人的香料,正好解其所需、濟人之急。
這世上充滿了國家致富的貿易機遇,我朝有數千年的技術優勢,絕不能故步自封,放棄擺在面前的好處……”
朱高煦轉頭對茹瑺道:“明軍水陸官兵去外藩時,工部應該派人去與當地貴族結交,尋找貿易機會。工部得到了貴重金屬,正好可以提供給央行鑄幣。”
“是是。”茹瑺忙應道。
文官們並未反駁朱高煦的言論,但是也沒人附和談論。畢竟讀聖賢書的文人們,十分在意道德是非,朱高煦的言論確實不太高尚;因此,即便官員中有人覺得有道理,恐怕也不會當眾表達這樣的主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