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兒觀望著岸上的景象,一個武將說道:“對馬港的日本人,應該已被咱們的水師震懾,放棄了碼頭佈防。”
萬良不禁說道:“也可能是咱們殺俘虜、被他們看到了,日本軍要死守城鎮頑抗。”
宦官周全道:“接下來攻佔對馬城,便是萬千戶的事。不過陸師已無法從寶船上登岸,只能乘坐沙船上去。”
萬良道:“下令‘揚州’號寶船的王百戶,率軍先行,坐沙船登岸。王百戶應在碼頭上構築簡單的溝牆工事,佈置防線提防、敵軍反擊;同時派出斥候,搜尋附近的軍情。”
身後一個武將道:“得令!”
因為水師的旗鼓訊號,只能傳遞進攻、後退、編隊等事先定好的訊息,萬良剛才的軍令稍微有點複雜,軍中只能派人傳遞訊息。旗艦周圍有幾隻細長輕快的哨船,其中一條哨船得到命令,便向艦隊另一側的揚州號寶船航行過去。
日軍已經徹底放棄了碼頭,海岸上、以及右側的那座“前山”上,都沒發現武裝。因為碼頭設施被毀,明軍登陸有點麻煩,但還算順利。
當天旁晚,明軍便在海岸上修建好了軍營工事,越來越多的將士乘坐沙船靠岸登陸了。氈帳、糧秣、馬匹、部分火炮彈藥也陸續運去了軍營中。千戶萬良上岸,負責統率陸師的行軍佈陣,正使太監周全仍在寶船上。
陸師只有五百餘人,即便依靠沙船運輸,大部分將士、輜重都能在明天一天內上岸。只有重達數千斤的“天”字號漢王炮會很麻煩,萬良估計三天內能完成登岸事宜。
萬良上岸後,很快便摸清了附近的地形。
這對馬島一眼望去,到處都是山,而且大片地方不像是有人煙的山林。對馬港位於島嶼的西南方,分南邊的前港、與北邊的後港;明軍登陸的地方就在前港。
前港與後港海灣之間的陸地,東邊沿海是山脈,只有中間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土地;平地西邊又是更大的山脈。而對馬城寨,便在那片平坦地方的西側。
東邊沿海的山,明軍斥候詢問了當地農夫之後、得知南部的山名曰“前山”,北邊叫後山。被焚燬的幾座碼頭、以及明軍軍營所在,便在“前山”的西側山腳下;位於對馬城寨的東南方。
前山上有一口泉水,萬良嚐了之後,發現味道不太好;但相比又鹹又澀的海水,大夥兒總算找到了可靠的淡水水源。
次日,明軍佔領了前山之後,萬良便帶著十餘騎,開始沿著前山西側的土路北上,親眼去觀察對馬城寨的佈防。
天氣晴朗,十餘騎走過土路之後,留下了一片塵土瀰漫。土路左側是海灣,右側是前山。萬良轉頭看向右側的山坡,見到了山上的一面明軍軍旗,心頭也踏實了不少。
身邊的一個總旗長,指著西邊山路上的一道木建築道:“那是甚麼牌坊?”
這時朝鮮和尚用漢話道:“將軍,那不是牌坊,叫鳥居。按照日|本人的說法,只要過了那道鳥居上山,就到了神靈的領地了。”
大夥兒聽罷都側目觀望。總旗長仍舊嘀咕道:“看起來太像牌坊哩。”
萬良也有此感,他生出了一種怪異的感受,這裡的東西、與大明國內都有點似曾相識,卻又表示著完全不同的意思。
一行人騎馬過了前山,便到了那片稍微平坦的開闊地。零星的村莊已出現在視線內,還有一些小塊的稻田和菜地。但是城寨並不在開闊地,在這裡很容易就看到了,它位於西邊山脈的一處山坡上;城寨背倚大山,前面是上坡的路,地點選得很有防禦性。
等漸漸離得近了,萬良看清了城寨周圍的圍牆,竟是木頭與泥巴所築。他頓時鬆了口氣說道:“這牆防不住炮,攻陷城寨易如反掌。”
朝鮮和尚提醒道:“萬將軍當心,日軍的城寨,外牆裡面多半還有防禦。除了迂迴的內牆巷道,中間那座比較高的房子也是防禦工事,稱作‘本丸’。”
“本將明白了。”萬良點頭道。他坐在馬背上,遠遠地觀望著。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