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的關係有點奇怪,朱高煦剛才也顯得比較沉默,此時立刻一副饒有興致的模樣,道:“秦淮河旁邊?”
沈徐氏點頭道:“正是,在大功坊。”
朱高煦讚道:“夫人好眼光,那邊市井百姓很多,挨著府學也不遠,聽戲喝茶設宴的人少不了。生意如何?”
“真比雲南好不少呢。”沈徐氏笑道,“開這種生意,得要現錢多的地方,畢竟我們不能收糧食、布匹、木炭這些東西。京師是天下財賦聚集之地,有現錢的人很多。”
就在這時,朱高煦忽然停了下來,站在了走廊的欄杆旁邊觀望院子裡。沈徐氏與王氏只好停下來。
吸引朱高煦的、是池子旁邊的一座水漏。沈徐氏見朱高煦的目光,頓時覺得很有趣,一個帝王彷彿變成了一個充滿了好奇心的大男孩似的。那座大水漏,是用漏斗裡的水、帶動木齒輪運轉的東西,世人幾百年前就會造了。
“只是園子裡的裝飾,便如同假山一樣的用處。”沈徐氏道,“而今計時早就不用水漏了,而用‘六輪沙漏’,冬天也不怕結冰。欽天監必定有這些東西,可能還有更繁雜的構造。”
朱高煦笑了一下,說道:“我原以為文官們覺得是奇|淫巧技,看來他們還挺熱衷於這類機械的。”
沈徐氏猜測他登基不久,忙於別的事,可能並不瞭解。
三人走進了一間客廳,裡面有一張茶几。與雲南梨園裡一樣,茶几上擺的、是泡功夫茶的茶具,京師這邊並不常見。沈徐氏等行禮後,她便親手操持泡茶。
此情此景、自然不便說一些太私|密的話,朱高煦開始說國家大事。
沈徐氏認真聽著,她其實挺愛聽,這讓她有一種很高貴的感覺……畢竟商人地位低下。以前朱高煦與沐晟、在她的園子裡,喝著茶就決策了軍政大事時,那時候便讓沈徐氏覺得非常有格調。
朱高煦似乎有備而來,還拿出了一副地圖。他說道:“正如沈夫人所言,大明現在缺乏流通的貨幣。寶鈔面臨信用透支崩潰、假鈔等問題,一時也沒找到好辦法解決。所以最穩妥的法子,是得到大量的金、銀、銅。
曰本國似乎有銀礦,朕已決定派遣使團前往考察。南洋有金礦,以及貿易得來的黃金。天竺、阿拉伯等回回教門地區,從漢代|開始就與東西方通商,積攢了大量黃金。雲南有銅礦,可以鑄幣運出西南。
所以朕打算建立一個從歐洲、非洲、天竺、南洋、大明、朝|鮮、曰本,甚至有可能設法連通美洲,地跨東西南北的海貿秩序。朝廷既能獲得大量現錢,流入國內後,也能促進國內工商業的繁榮。”
(明朝的貨幣流通非常奇葩混亂,假的鑄幣也可以用。世人不管真假,只看成色來估值。寶鈔的信用破產後,卻也還能流通;因為兩次內|戰,朝廷濫發大量寶鈔,現在寶鈔與銅錢的價值、已經跌到了十比一的程度。)
沈徐氏將沸水提起來,等著稍微放涼,一邊款款欠身道:“聖上有此宏圖遠略,妾身欽佩之至。不過歷朝歷代一向勸農抑商,聖上如此大略,不會有大臣反對麼?”
朱高煦皺眉道:“應該有人反對。不過這世上,只要是有意義的大事,都不是容易的事。”
“王氏”聽到這裡,頓時側目看著朱高煦,目光變得有點異樣。沈徐氏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但無法理解。
朱高煦道:“工商繁榮之後,可能並不會減少糧食產量,畢竟佔有良田的人捨不得讓其荒蕪。
況且暹羅、真臘、安南等地,在漢人先進的耕種技術傳入之後,產量很高,一年至少三熟。咱們可以透過貿易,從這些地方海運糧食回來囤積。遼東地區土地肥沃,此時也是朝廷開發的重地,罪犯儘量免死流放遼東,軍民遷徙給予補償。朕判斷,此時國內不會出現饑荒。”
沈徐氏聽到這裡,趁機將之前的一點“誤會”、用玩笑的一樣的口氣說了出來:“難怪了,朝廷曾許諾臣妾,用鹽引充一些聘禮,卻被聖上收回了。”
朱高煦笑道:“朕不想沈夫人這樣的才女,被那種無趣的鹽生意耽誤了,有更賺錢的生意給你留著。錢不用擔心,朕正籌謀著發國債。”
“國債?”沈徐氏問了一聲。
不過她心裡是惦記著開水的,這時已經涼得差不多了,她便提起水壺開始沖茶。客廳裡隨即瀰漫著清香愜意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