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無法確定。他打算明天找個宦官在屋子裡說話,自己站到門口去試試。
對了,雨!那天下著雨,有雨聲干擾。海濤想到這裡,心中立刻又多了幾分僥倖!
後來海濤又去見了王景弘,見面的地方是在門廳裡。跟著海濤的小宦官是知道這件事的,海濤準備儘快告誡那個宦官,嚴禁他說出這件事!
但王景弘又會不會把見面的事,招供出去?
……秦淮河南岸玉器街上,一個鋪子關了很久,今日卻忽然開張了。
翰林院侍讀高賢寧去醉仙樓喝酒回來,發現了動靜。他猜想,漢王在湖廣大戰之前、有甚麼重要的事派人來京;便急忙冒險走了上去。
高賢寧是講究君子坦蕩蕩的人,但現在實在坦蕩不起來。他發現裡面的人戴著大帽,黑色的大帽壓得很低把臉都遮住了。高賢寧頓時心裡一緊,忽然想到有可能這是個陷阱!
就在這時,櫃檯上那個人抬起頭來。高賢寧見狀,暗自長吁出一口氣,原來那人竟然是錦衣衛的楊勇。高賢寧隨後感覺雙腿已有點發軟,剛才確實被嚇得不輕。他心道:何苦來哉?
或許只有等漢王徹底打贏了,他才能真正擺脫這樣提心吊膽、不知哪天會被人發現的恐懼。
“高先生,書房裡請。”楊勇不動聲色地說道。
二人先把鋪子的大門關了,然後才走進裡面的書房。書房裡擺著一些廉價的陶瓷瓶,桌椅上落滿了灰塵。
楊勇徑直道:“趙王謀反的事,高先生知道嗎?”
“略有耳聞。”高賢寧道。
楊勇似乎有點急迫:“我琢磨了幾天,總覺得我們能憑藉此事立功!但我讀書少,一些事想不太明白、也無從著手,便冒險在每天酉時之後、來這裡等著,欲找高先生商議。”
高賢寧默默地點頭,打量了個子矮小的楊勇一番。
記得楊勇曾兩次提起衛青。楊勇確實是沒讀過多少書的人、而且與高賢寧交談的次數也少,他這便說了兩次衛青……故高賢寧猜測,楊勇是以衛青為榜樣的,很想立功封侯拜相。
“你都知道些甚麼?”高賢寧開口問道。
而今楊勇作為錦衣衛指揮使譚清的心腹,知道很多內情,當下便把最近的案子說了一遍。
高賢寧時不時點一下頭,仔細地聽完,便說道:“薛巖查王景弘與侯顯,必因懷疑二人是主謀、栽贓了趙王謀反!此案皆因鄭和之死而起。”
“啊?”楊勇一臉茫然。
高賢寧看了他一眼,“鄭和等幾個太監,在北平燕王府就在一塊兒罷?下西洋時,他們也是長時間在一條船上的。所以鄭和、王景弘、侯顯三人,很容易會被推論成為同黨。
楊將軍剛才也說了,黃儼與鄭和有隙;而楊慶又被查出是黃儼的同黨,楊慶是司禮監的人,可以便易地見到皇帝皇后。因此可以推測出鄭和之死,可能與楊慶有關……坐實趙王謀反,誰最願意看到呢?”
楊勇使勁揉著太陽穴,有些困惑地說道:“高先生的意思,鄭和的同黨正在為他復|仇?”
高賢寧點頭道:“只是有這種可能性。這樣的大事,要牽涉很多條人命,必定有甚麼動機才會發生。”
楊勇敏思苦想了好一會兒,問道:“我有一事不明……從楊慶住處查出來的字據,確定沒有假;所以楊慶肯定和黃儼有勾結!王景弘等人怎麼知道他們的事?
事情也才過去半個多月,那個王瑜遠在北平,又是怎麼被王景弘等太監收買了?”
“我不清楚。”高賢寧搖頭道,“不過必定能經得起推論,薛巖才會盯住他們。”
高賢寧沉吟一陣,又道,“比如這樣推論:楊慶和黃儼的關係,早已被王景弘等人知道了。而王瑜則本身就是奸諜,用處是在永樂朝時監視趙王;在永樂朝,鄭和、王景弘這等人,可不是現在的地位,他們是永樂皇帝的心腹!”
楊勇遲疑地點著頭。
高賢寧道:“趙王那邊有皇帝心腹安插的人,那是很尋常的事,趙王畢竟是藩王;當明面上有人說趙王甚麼話時,皇帝可以透過多處訊息驗明真偽。當然趙王也可能真的謀反了,誰說得清楚呢?”
他想了一會兒,又沉聲說道:“倒是鄭和之死,我覺得恐怕沒那麼簡單。背後有好多牽連!”
瀏覽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