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使者手足無措,十分茫然而尷尬。朱高煦便吩咐官吏,帶他下去安頓。
使者剛走,中軍大帳裡譁然,眾人議論紛紛,不知所以然。
朱高煦抬起雙手,大夥兒才陸續安靜了不少。他沉默片刻,說道:“思氏羈傲不遜,有不臣之心,我僅以雲南兵五萬(號稱)伐之。而緬甸動不動就要出兵十萬,往後緬甸若有不臣之心,咱們又該如何?”
眾人這才明白過來,劉瑛率先讚歎道:“漢王殿下高瞻遠矚,見末將等之為所見!”
事情明擺著,大明皇朝不懼緬甸十萬大軍,但要遠征十萬人,又是另一回事。
朱高煦轉過頭,看著那一副養尊處優模樣的刁徒玉、還有上了戰場跟著的女人,說道:“緬甸有野心,刁使君若想獨吞孟養,可得想想能不能爭贏緬甸。”
……不過思氏拒不出戰,眼前的事仍然叫朱高煦束手無策。
大軍離孟養司治所越來越近了,朱高煦反而下令放慢行軍速度。他怕嚇跑了思行法,然後兩軍追逐、捉迷藏,這仗還有辦法打?
既然思氏好像不想打這仗,朱高煦苦思之下,又想出了不打的法子。
不打仗的法子只有,議和。
在這種山林地區,打仗真是窩火,似乎只有一邊打一邊談才行。
世事常不能如願,正義復|仇也往往不那麼轟轟烈烈,世間總是灰濛濛的、難分黑白。
朱高煦心裡憋了一肚子火……但權衡利弊之後,仍然決定把那口惡氣強吞下去!識時務者為俊傑,選擇妥協。
他親筆寫了一封書信,派遣使者打著白旗去孟養司談判。
朱高煦的法子是,先留下緬甸使節;然後等孟養司使者到來,如同當初在漢王府坑段楊氏一樣,叫孟養司的人聽聽緬甸的野心。再叫孟養司的人看看緬甸宣慰使的書信……好叫思行法明白,想吃他肉的狼,不止大明朝廷。
……等到思行法明白他的處境之後,朱高煦已經準備好了,那時候他將提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條件。
翡翠礦場屠|戮事件的罪責,全部推到思家某個家將身上,叫思行法看哪些人不順眼,就抓一群人出來頂死|罪。接著教|唆思行法上書請罪,罪狀是護短,拒不交出犯事的家將。
孟養司治所官署、人口得西遷到大金沙江以西,思行法依舊是孟養司首領;孟養司還要將翡翠礦坑所在的地盤讓出來,交由刁氏、明軍共同治理。
雲南這邊也會做出補償,法子是:以前每年八百兩白銀的分利條約,依舊有效;大明軍隊退走,雙方重新修好。
朱高煦在肚子把算盤打得“噼啪”作響,覺得這個條件、彼此應該都能勉強接受……明軍的人在礦場被無禮屠|殺,這都算了,思家難道不該做出點讓步?
而且思行法只要接受這個條件,比他消極迴避明軍進攻的策略要划算,至少他不用再跑了……於是思家在其治所城池附近的財產和人口,不用再擔心被明軍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