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這麼大的城市,絕對不缺有能力又肯拼命的年輕人,但有擔當的人就要稀缺多了。
由於中南公寓的過戶程式還要拖一個月才能完成,所以在收購前計劃的開盤銷售就暫停下來,但第一批兩百套小戶型公寓,一週後就作為新銳雲客公寓掛到線上平臺(雲客租房網)以及線下三十六家連鎖門店對外出租。
浦江常住人口超過兩千萬,其中戶籍人口才一千二百萬,也就意味著六七百萬的務工人員,在浦江有租房需求;房屋租賃市場需求高得驚人,差不多是商都市的三十倍之多。
在商都,新潮銳可以不重視這一塊的市場,畢竟算下來租賃業務的總佣金收入可能只有七八百萬,都未必能及得上代理一兩家開發商的尾樓銷售,但在浦江將這一塊的市場做起來,每年一兩億甚至三四億的佣金收入,就能養活兩千人的地產經紀隊伍。
兩百套小戶型白領公寓,針對內環沿線工作的白領以及更高階層的精英人士,提供洗衣、公共會客廳、簡單商務等管家服務,提供成套的傢俱、家電,雖然租金要高一些,但面對洶湧而來的需求,實在是太少了。
僅僅是在地方論壇上做了簡單宣傳,三天時間就全部租出去了。
而以新銳雲客公寓管理公司的能力,每週也只能推出二百套房源,中南公寓四千套房,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推出,但這個節奏也恰好跟今年線下二百家連鎖門店的擴張任務緊密配合起來。
新潮銳房產有自己獨特、暢銷的業務產品,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地產經紀人加盟進來。
短短一年內實現兩百家連鎖門店的擴張,需要組建兩千人的地產經紀人隊伍,需要二百名店長級經紀人加盟,需要招聘十到二十名高階街區(商圈)經理,這顯然是僅僅依賴內部的培養絕無法實現的。
這些工作,也不是陳立下一個指令,高豐銘、錢達他們就能完成的,必須從新潮銳置業整個體系內調動所有相關的資源才也能完成這個任務,也必須是由陳立親自來協調這件事。
要不然新潮銳房產總部的遷移,李鈞鋒與高豐銘的職務互換,動用巨資批次收購運營性公寓,都不是其他人能決定的事情。
上市公司新銳城近十三億的資金——後續還要動用大量的資金收購更多的運營性公寓——不能滯留中南公寓裡,不運轉起來。
中南公寓作為包租投資型公寓產品,將自住的城市購房者排斥在外,要怎麼消化,也是個問題。
這其實也是大商資本擴大業務的一個契機,直接增設新的房產信託投資基金,承接這些運營性公寓的產權。
對參投房產信任投資基金的投資人而言,未來可以享受房產增值及運營租金的雙重收益,而基金產品規模越大,大商資本控制的資本規模越龐大,每年收取的管理費跟分紅也就越龐大。
當然,在國內房產信託投資基金也不允許公開發行,只能作為私募對特定的投資人進行募資金。
四月中旬的週末,鄭文遠、周大海、周斌也飛到浦江,跟陳立聊相當的細節。
“萬邦嘉龍要建濱江嘉龍新城,年後就著手動遷工作,他們為了壓縮動遷工作,給四千動遷戶開的條件很低,引起很大的反彈,張偉任、孫建業一力的彈壓,現在整個青泉搞得都有些風聲鶴唳了,”周大海說起來青泉這一個多月發生的事情,還頗為感慨,“萬邦嘉龍同時也在青泉瘋狂的吸攬資金,他們都對外開出24%的年息,迫使其他資金需求方只能將年息開得更高,年後我看大街小巷新成立的財務公司,又多出好幾十家來。好在我們的投資人,前面享受過瘋狂的一波增漲,心態倒是穩下來了。這段時間,我們找了好些人交流過來,特別是參加三期、四期地產投資基金的老朋友,很多人都希望減持新銳城的股票,轉移到更穩健的房產信託投資上來……”
大商資本旗下的地產投資基金,五期已經提前解散,三期、四期都轉為對上市公司新銳城的持股。
陳立、錢萬里以及周斌、周大海、胡銘國、何婉等人作為上市公司新銳城的主要股東及管理層,鎖定期更長,即便過了鎖定期,減持也會受嚴格限制,但對於機構的財務投資而言,重組上市僅有六個月的鎖定期,也就意味著再有一個月,三期、四期的地產投資基金就可以在公開市場出售對新銳城的部分持股,兌現這些年投資所結的甜美果實了。
透過減持所獲得的資金,一部分會儲備下來,一部分將作為紅利分發給投資人;當然,陳立他們都不希望投資人真將這些紅利拿回家浪掉,還是希望他們能繼續投入到大商資本新的基金產品中來。
對於很多參與三期基金的投資人來說,在享受三年時間高達六七倍的投資之後,接下來的投資從激進轉為穩健,想要守住這部分財富,也是再正常不過。
而前後參與大商資本幾期基金募資的投資人,以青泉煤炭圈為主,他們這幾年在其他方面的財富積累速度也相當驚人,不需要收割紅利去改善生活,甚至每年還有大量的富餘資金不知道怎麼投資。
雖說大商資本計劃新增設的新銳雲客房產信託投資基金,預計年收益在1012%之間,比青泉此時民間借貸市場動輒20%,甚至30%以上的資金年收益低很多少,但風險係數要低得多,加上大商資本這幾年的經營,信譽也建立起來了,鄭文遠、周大海估算過,三四期地產基金減持二十億的新銳城股票,加上新募集的資金,預計一期的新銳雲客房產信託投資基金就能募集三十億資金。
所以說陳立近期在浦江,還能直接收購兩到三家總計擁有六到八千套中小型商住公寓的專案公司。
只是這些都不是新潮銳直接開發的樓盤,運用的資金量相比較新潮銳此時的體量還是太小了,即便能有兩億的利潤歸入上市公司旗下,也無法強力支撐股價及市值繼續高漲增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