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總監在各個社交平臺都設定了關鍵詞,每當李亦和華藝有相關話題出現,他都能第一時間知道。
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來,營銷總監立馬就得知逼乎上的話題,看著底下越來越多的回答,他確定自己的直覺沒錯。
繁星要開始反擊了,還是和上次差不多的手段。
但他也已經確定,自己無法再和黃偉松共事下去,懶得管了,也管不了。
面對手下的徵詢,他只是說道:“按黃總的計劃來就好。”
然後他就不再說話,端著保溫杯,看著網友替李亦打抱不平,罕見地在工作時感受到愜意。
逼乎上關於李亦的提問,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了回答。
而這麼多條回答裡,都說到了一點,那就是人紅是非多。
李亦太紅了,也紅得太久了。
圈內那麼多所謂的頂流,就沒有哪個像李亦這樣,紅了兩三年仍舊沒有人氣下降的趨勢,反而愈發的出圈,甚至打破了年齡層次,不止是在年輕人之中有知名度,很多中年人都對李亦有一定的印象。
人氣太高,黑粉難免就會增多。
畢竟李亦不是人民幣,自然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歡,總會有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喜歡他。
不過很多人都知道,這並不是李亦黑粉多的主要原因。
更主要的是,來自同行的嫉妒!
自從李亦真正火起來之後,圈內所謂的頂流,不管是從人氣還是實力來說,就不太夠看了。
李亦成為了圈內年輕男星的榜樣,也成為了壓在他們頭頂上的大山。
本來他們做出一點成績,就可以在粉絲的吹捧下威風一把。
但因為李亦的存在,他們的那些成績就根本吹不起來。
如此一來,怎麼可能不恨李亦?
既然恨李亦,又怎麼不可能不給他買一點黑通稿?
還有一些被偶像洗腦的粉絲,他們是真的會為了偶像,開小號對李亦亂噴亂黑。
正如黃偉松所說,圈內很多人都巴不得李亦死。
網友們也是這麼認為的。
那些黑粉裡面,絕大部分都是水軍。
也只有水軍,才會在李亦明明沒有太大黑點的情況下追著咬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是誰安排的水軍呢?
前面回答的問題,客觀的、主觀的原因都分析得差不多了,後面參與回答的人,則開始分析是誰或者公司買黑李亦的水軍。
網友們從和李亦有矛盾的藝人和公司裡面分析。
從這次節奏的規模來看,在李亦人氣又高形象又好的情況下,還敢頂風作案,並且將黑話題買上熱搜的人,必定是很有實力的。
陽光娛樂和華藝娛樂,還有突然消失的張琦俐,都在網友的猜測名單裡。
原本還有人說馮宇航的,不過很快就被排除了出去。
這老登舔狗的嘴臉不要太明顯,就快要成為李亦的形狀了。
要說到實力和動機,那麼毫無疑問指向性最大的就是華藝娛樂。
網友們都知道《單身女王》的票房雖然賺了,但華藝娛樂可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