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網友們震驚的,還是關於李亦的存貨一事。
聽到林詩音說李亦花了二十分鐘不到就寫好了《小酒窩》,彈幕都刷屏了。
“難他天?難他天!”
“這何止是天才,簡直就是怪物。”
“原來這才是小公舉的含金量嗎?我還是低估了!”
“嗯嗯,存貨存貨(敷衍)。”
“李亦說著存貨,嘴角卻是比AK還難壓,果真是心裡住了一個小公舉啊!”
正如林詩音等人一樣,大部分網友也不相信李亦的說辭,都認為他是在謙虛。
當一個人成功了,別人會認為他說什麼都是對的,同時,也會主觀的套上一層濾鏡,現在李亦就是這種情況。
專訪中聊到最近網上的爭議,這是林詩音第一次回應,而她個性又真誠的回答,得到了網友們很大的好感。
網友正想扣彈幕誇獎一下,串子也準備陰陽怪氣兩句,卻被李亦那隨意的動作吸引了注意力。
“我早想說了,亦哥兒在採訪之前幹嘛去了,下田幹農活了?”
“上央視的專訪不僅穿的隨意,衣服還是髒的,真有你的啊!”
“誰家帥哥這麼不注意形象啊?”
網友們正調侃著,就聽到主持人對李亦提問,而李亦說自己十八歲的時候在做夢,讓他們爆笑如雷。
最後主持人的圖窮匕見,聊起了李亦最新的外號“小公舉”,為這次專訪畫下了充滿了歡樂氣息的感嘆號。
這個專訪影片,很快就火遍了全網。
大多數人看完專訪影片,都對李亦二十分鐘不到就能寫完一首歌的事情記憶尤深,對李亦的“才華”,也有了一個更加清晰和直觀的認知。
於是,網上突然火起了一個話題——
如何評價李亦在華語樂壇的地位?
“首先說明我是腦殘粉,李亦就是我心目中華語樂壇的神!”
“李亦的粉絲就這點好,吹都是直接吹,不會裝作是路人,我欣賞你們!”
“在當下樂壇中,李亦的出歌質量和數量,都算是獨一檔的存在,但稱為神還是差了點說服力。”
“客觀,雖然我不覺得李亦是華語樂壇的神,但他在樂壇的地位的確是有些特殊的,可以說他和青年歌手完全不在同一個層次,面對老一輩的歌手,他也可以平起平坐。”
“李亦越來越好了,但也是這個原因,以後很難再看到他上綜藝了.”
“挺好的,人往高處走嘛,李亦上綜藝還挺賣力的,沒必要糟蹋自己了。”
在這個話題裡面,很多想看到李亦上綜藝的粉絲表達著自己的遺憾,他們都覺得以李亦現在的身份,不會再上綜藝了,也表示了理解。
然而,兩天後,沉寂許久的《一日三餐》官微,忽然發了條微博:
《一日三餐》第二季,啟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