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莫名其妙就被動身體不適的年輕演員問:“那個李亦寫的劇本真的有那麼好嗎?居然能穩佔一個名額?”
隱隱有訊息傳出,今年春晚要增加一個小品名額,但還沒正式說法,目前就三個。
六個小品劇組競爭三個名額,而且大家的陣容都不差,沒有誰敢說自己是穩的,即便是他們,也只是偏樂觀一點。
葉書華想到了什麼,問道:“所以,朱廣志和陳小二兩位老師在李亦那個組?”
“嗯,他們在。”
祝秋元實事求是地說道:“本子好是一方面,這兩人搭檔,小品的效果不會差,所以說穩佔一個名額也沒什麼問題。”
其他人都點了點頭,那就說的過去了,在春晚的舞臺上,像祝秋元這種觀眾熟悉的面孔,號召力可比什麼影帝影后、流量要強的多。
在《主角與配角》那邊刷下來,祝秋元誰也沒說,也沒有記恨誰,就是此時有些後悔。
想到自己排的本子,別人排的本子,自己的搭檔,別人的搭檔,他就很懊惱,為什麼放不下架子?
這個訊息從祝秋元的嘴裡得到證實,葉書華的神色幾度變化,他們都還在捧著祝秋元,李亦就已經在指揮另外兩位地位絲毫不差的小品大神了。
他居然還想著賣好,讓李亦來演個無關緊要的小角色.是真有點社死。
不過社死對葉書華來說,眨眨眼就過去了。
當初讀書人的老幹部人設翻車,他都能挺得過來,這算什麼?
他此時想的是:‘不僅不能和李亦交惡,還要和他搞好關係!’
從目前情況看來,李亦不僅在外面混的風生水起,在體制內,還非常受官方的看重。
葉書華倒是知道,這次的春晚導演徐振和李亦此前有過不錯的合作,彼此之間有充足的信任。
但在春晚這種帶有官方性質的場合裡,不可能單純是因為徐振看好李亦,就會給他這麼大的權力。
在某些方面,葉書華確實有敏銳的嗅覺,他猜的也沒錯。
至於會不會影響他和陽光娛樂的關係,肯定會,但凡事都有利弊,要是能和李亦交好,顯然是利大於弊的。
不止葉書華,其他人或許沒想到這麼多,卻也琢磨起了在央視大樓裡和李亦“偶遇”的機會。
隨著李亦和朱廣志還有陳小二,三人同行在央視大樓裡露臉的次數越來越多,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李亦這次為春晚寫了個小品劇本,而且本子很好,讓朱廣志和陳小二都出山了。
也隱隱有個傳言,祝秋元這次之所以出山,就是被李亦寫的劇本給吸引的,可是被刷下來了,才換到別的小品劇組,想要爭回一口氣。
這個傳言的真假不可知,但是,李亦這次在春晚的彩排中,確實負責了一個小品專案,而朱廣志、陳小二還有祝秋元,也確實是同一天在央視大樓裡面出現。
如此一來,李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又上升了幾分。
於是,便導致了李亦在央視大樓裡,都要戴帽子、墨鏡、口罩明星三件套了——
每天來偶遇的人太踏馬多了。
娛樂圈是非常現實的,你有內容產出的本事,你就是爹。
很多藝人,都想著能在李亦面前混個臉熟,即便是沒能撈到什麼好處,他們對外說自己和李亦是朋友,吹李亦幾句,也能蹭到不少流量。
而在鑽營關係這方面,葉書華簡直就是佼佼者。
藝人還是要臉的,不然也不會假裝偶遇,而且大多數都是一些年輕藝人,三十歲往上的,鮮有主動偶遇李亦的,只有真正的偶遇,才會聊上幾句話。
唯有葉書華,一點都不在乎臉皮,打著交流學習的名號,每天下午固定時間,帶著下午茶來探班。
不得不感慨一句,怪不得他能成功呢。
不過李亦對葉書華的態度,反而更加疏遠了。
一開始,他還願意假裝禮貌地回應一下,再過了兩天,他對葉書華的到來直接無視,並且從始至終,都沒有碰過葉書華帶來的下午茶。
坊間傳言,李亦李亦又賺一億,跟誰買不起幾杯咖啡幾塊小點心似的。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很快就來到了十二月二十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