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女孩提起這個,張思遠也點點頭:
“我也記得……你姥爺去世的時候,你不是答應他要考軍校麼?”
“……”
聽到這話的瞬間,路遙的眼神就有些恍惚。
而孫倩也應聲說道:
“對啊,我也記得有這回事,並且,我聽我媽說,像路遙你姥爺這種老軍人家屬進軍校都是有優待的,而且前途好像也很不錯。我記得你小時候還拿過你姥爺的勳章給我們看來著,好幾枚呢。勳章越多,功勞越大,你進軍校多好啊。”
“呃……”
一時間,路遙無言以對。
其實他之所以選擇電子電路專業的原因……也挺簡單的。
倆發小說過曾經自己的承諾,至少在前世報考的時候,路遙自己已經不記得了。而他之所以報這個專業,也是因為當時他的分數線剛好夠,而且學校的老師也說電子工程類的學業前景很不錯。於是跟家裡商量了下,就報了這個專業。
在重生前,一個十八歲的孩子讓他自己選擇專業或者前途之類的,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真談不上理性。
而帶著一臉的懵懂進入了這個專業後,路遙才發現,他對電子專業還真的挺感興趣的,也覺得很有趣,所以就一直學了下來。
真正讓他明白自己身上背的使命感,是在他大三期間。
學校舉行了一場參觀活動,地點是■■廠。
請了一些技術大牛現身說法的同時,也請了一位工廠裡的退休老教授。
老教授有一段話,讓路遙一下子豁然開朗:
“我們的先輩用一輩子,打了三輩子的仗,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年景。可是,小同志們,作為同一領域的從業人,我們更應該清楚,多方面的戰爭從來沒有一刻停止過。電子技術領域,是未來戰爭的重要基石,如果我們落後了,就一定會捱打。我們愛好和平,但一定不能對戰爭心存任何幻想!電子技術,就是未來。而未來的鑰匙,在你們手中。”
這位老教授的話,放到其他人那,或許沒什麼感觸。
場面上的話,場面上聽就行。
可對路遙而言……卻有些不一樣。
因為他的姥爺,就是老教授口中的“先輩”。
從小,姥爺就教過路遙該怎麼愛自己的國,愛自己的家。也用親身經歷,告訴過路遙,如今的國家是用怎樣的熱血澆灌出來的。
老教授的話雖然充滿了鷹派風格,卻讓當時還沒本科畢業,只能說是成績優良的他明白了書本上這些“科技”是如何與國家戰略息息相關。他們這些老教授口中的“小同志們”、“人才”又是怎麼樣一種位置。
於是,從那時候起,路遙就明白了,他哪怕沒有參軍,也同樣走在正確的路上。
也是從那時起,心思逐漸變得踏實了起來。
本科畢業,研究生,讀博,進入研究所……
他始終在精進自己的專業水平。而同樣的,伴隨著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當有些國家徹底撕下了那一層偽善的面具後,無論是行業內的見聞,還是國際上的遭遇,都讓他清晰的明白自己身上到底肩負著怎樣的使命。
或許是無心插柳,亦或者是一朝醒悟。
都沒關係。
姥爺告訴了小時候的路遙怎麼愛自己的國家。
長大了的路遙已經知道該如何把這份愛化作動力,推動它繼續前行。
是家學家風,亦是命數使然。
於是,面對倆人的“勸說”,愣了一下的路遙只是笑著搖搖頭:
“軍校太苦了,我怕我受不了。況且我對這專業挺感興趣的。”
“那倒也是。”
孫倩似乎很理解,應聲說道:
“把喜歡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人生道路,確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