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出了個俞博士,創業圈崛起個年輕人。
隨著網易專訪的快速刊登,伴隨著還未停歇的熱度,微信使用者翻番達到419萬這個訊息迅速的衝擊了關注這件事的各方人馬。
不同於吃瓜群眾,不同於上次微信接棒對抗的戲謔,從207萬彷彿瞬間漲到419萬的驚人幅度開始讓業內嚴肅思考,不會真讓這個年輕人把移動IM工具給做成了吧?
200萬的使用者規模,這放在其它領域已經不錯,但拿來挑戰企鵝,可能在最初的驚奇過後只堪堪進入能夠正眼看的門檻。
想要戲謔企鵝也是需要實力的,不然,這種公認的領域壓根不會出現輿論的波瀾。
可是,從2XX到4XX,微信公司只用了四天時間,平均每天漲幅53萬,如果能夠維持這種態勢,這個月豈不是奔著1000萬去了?
即時通訊領域超過1000萬使用者的軟體……
按照這樣的標準衡量,國內還有誰?
排在第一的是QQ,排在第二的是飛信,然後……
沒了!
即便把標準往下降一降,超過400萬使用者的在國內又有誰……
這樣看,都不用到月底,華夏第三大即時通訊軟體已經嶄新出爐了啊!
沒什麼定語,連PC和移動都不用區分,就是華夏第三通訊軟體!
十月之前,微信是誰?
十月之後,華夏第三。
事情的性質似乎不一樣了。
按照網易的報道,“對於微信而言,這是一個讓人目眩神迷的開局,我問俞興,他是否知道微信已經是華夏第三,他搖了搖頭,隨即又若有所思的回答我,主要是因為這個領域的玩家太少,企鵝那邊也可以歡呼,他們的對手在國內倒數第一。”
“俞興為他深陷批評的對手找到了一個好訊息。”
“或許正是因為他擅於換位思考才敢於在企鵝壟斷的市場裡尋找突破,才能讓使用者們認可微信。”
“在我正式採訪俞興之前,我自己與同事們都試用了微信,也看到許多普通使用者的評價,普遍是簡單、簡潔、流暢,而這相較於QQ的花哨,或許正是一部分人所需要的產品。”
“俞興的創業史並不漫長,但在這次正面‘冒犯’企鵝之前,他就是一位讓很多人皺眉的創業者。”
“微信公司來自百曉生的孵化,而百曉生讓俞興本人受到許多批評,他沒有尊重前輩,言語尖銳的抨擊唐駿的學歷造假,他承受股東壓力,莽撞爆料同一投資人旗下的創業專案。”
“他因為不忍心而登臺拉起求職者,他因為不滿意而不得不對網站技術升級,他跌跌撞撞的賣掉了瑰愛網、比價網那樣的心血。”
“縱觀俞興棄醫從商後的發展,仍秉承著多年學醫的素養,用柳葉刀般的精準剖析行業格局,以顯微鏡式的細緻洞察使用者需求,他不是一位傳統意義上的商業精英,更像是一位只看目標便拼命奔跑的莽夫!”
“然而,沒有這樣的莽夫,微信也不會應運而生。”
“3Q大戰的硝煙尚未散盡,壟斷者仍用捆綁使用者築起高牆,它們不經同意便在億萬電腦螢幕之上相互征伐,恐怕也只有俞興這樣的白袍騎士才能用極簡主義的設計哲學撕開這銅牆鐵壁的裂縫。”
“醫學界只是少了一位無足輕重的病理醫生,創業圈卻多了一位敢於鬥爭的商業英豪。”
“我們的商業環境需要俞興這樣敢說真話,敢於鬥爭的人。”
“我在採訪的最後詢問他是否滿意我這樣的評價,他思考片刻之後加上了四個字,所以……”
“我們的商業環境需要俞興這樣敢說真話,敢於鬥爭,也敢於失敗的人。”
網易的專訪內容使勁的吹噓了一把創立微信的俞興,但最讓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的反而是它這篇報道的標題——《老馬迷途與俞公移山》。
作為微博裡近期有名的笑話頭子,俞興已經激發了許多受眾的編笑話天賦。
所以,他的評論區裡很快多了類似的稱號和有趣的評論。
“這一波,這一波啊,就叫俞躍龍門!”
“面對企鵝的威脅,博士是俞戰俞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