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得到注資的微信公司已經在談更大規模的網際網路推廣,準備在藏不住的時候就以最飽滿的精神面對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企鵝什麼時候會注意到微信的發展,這其實也是俞興比較好奇的事情,但他沒法去求證,只在筆記本上記了這樣的想法,打算等事後出現更多資訊再拼湊這段時間的完整情況。
不過,事實上,企鵝已經有員工注意到了微信公司的出現,比俞興想象的還要早。
九月二號,本職工作是負責企鵝遊戲推廣的副總監彭榮軒就在送孩子上學的時候下載了微信。
在這一天之前,他完全沒聽過“在蘋果商店裡下載的時候瞧見這款軟體的評價數量不多,也就沒有太在意。
等到月中,彭榮軒在晚上吃飯的時候想順便問兩句孩子的校園生活,忽然注意到一件事,自己下意識開啟的軟體竟然是微信。
沒打電話,沒發簡訊,沒用qq,手指按到的是微信。
彭榮軒這一刻愣住了。
然後,他問完孩子的大學適應情況,又問了句額外的事情:“你班裡同學用微信的多嗎?”
“多啊,大部分都在用,還有班級群呢。”
彭榮軒看著這個答案,思考一會之後再問:“為什麼用它?”
“省事啊,方便啊,別的也沒什麼了。”
彭榮軒皺眉不已。
次日,他就專門瞭解了這款軟體的情況,得知它是來自百曉生創始人俞興新孵化的內部專案,定位是校園大學生群體。
彭榮軒在仔細琢磨之後去找同事討論這個事。
但是,他在開啟自己手裡的蘋果商店展示相關評論時,忽然注意到一個細節。
“我記得我第一次下載的時候,這個軟體裡的評論數量大概是800條,現在也就兩週的時間,評論數量到4000條了!宋彤,你知不知道怎麼大概計算蘋果商店裡的軟體下載量?”
宋彤不清楚,但她知道哪位同事瞭解這方面。被拉過來的孫黎陽面對問題,很容易的給出經驗之談:“4000條,這種通訊工具類的軟體,下載和評論估計在3050倍吧,唔,可以取箇中間值算40倍,每1條評論就是40個下載量。”
兩週時間的數量增長變得一目瞭然。
3.2萬→16萬。
5倍左右的增長!
三個人看著被彭榮軒順手畫出來的圖,瞧著一條積極向上的增長曲線,心裡都有一種淡淡的異樣感。
“這個微信做校園,對標飛信,是不是增長的有點快了?”宋彤遲疑著說出心聲,又小聲說道,“威脅是肯定威脅不到qq,但這個軟體的速度,嗯,這個,真快啊!”
一款新出的軟體怎麼可能會影響到qq!
這是必然的自信!
但是……
“我月初的時候和我哥去送孩子上學,怎麼沒看到有微信在校園裡的推廣?”孫黎陽有點納悶。
彭榮軒心中的異樣感一下子變得更強。
他乾脆又找了幾位近期有孩子或者親戚朋友在大學的同事,驚奇的發現……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前者踏入大學校園的都在偏北的區域,後者的都在粵省和鵬城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