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很有時效性,當天採訪,當天稽核,當天釋出。
作為一名記者,蔣錦程是合格的,知道大家喜歡看什麼,一上來就把俞興接受採訪末尾時的話挪到了前面。
——我的故鄉海鹽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餘華老師,我很喜歡他的書,高中時看《在細雨中呼喊》,對裡面的一句話印象深刻,“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當我採訪百曉生的創始人俞興,他和我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我聽完之後問他,這便是讓你如此尖銳的精神源頭之一?”
“他給我的答案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尖銳的人,相反,他多少還受到學醫的薰陶,所謂尖銳,只是普普通通的實話而已,如果非要扣一個尖銳的帽子,可能是百曉生的網站機制顯得尖銳。”
“不知道為什麼,我願意相信俞興的回答,或許,是因為看過他在《非你莫屬》裡下意識的救場表現。”
“我們應該怎麼給俞興這個人打上標籤?”
“他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從去年暑假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只一年半的創業履歷,但百曉生已經是他經手的第二個專案。”
“俞興在業界被一部分人冠以‘情報頭子’的綽號,背後是他主導揭露的一系列備受關注的事件,諸如攜城假保單、網際網路婚戀亂局、唐駿學歷門以及真攻夫食品質量風波等,這些無不引發了行業內外的熱議,將一些潛在問題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
“最為奇妙的是,他或許真的有這方面的天分,單單看電視劇就發現一位轉換成演員身份的逃犯,偏偏,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又叫《潛伏》。”
“有人說他是騙子剋星,有人認為他沽名釣譽,還有人斷言他只是為了引流,手段並不高明,正因如此,他不太受投資人的喜歡,還時常收到律師函,但這樣一個年輕的創業者沒有停下自己前行的腳步,堅定不移的……”
“又把一個人送了進去!”
“江湖追殺令,奪命72小時,這是俞興炮製的又一傑作。”
蔣錦程洋洋灑灑的對俞興進行了一番闡述,然後便是透露出當事人之一傅紹輝的最新現狀——進去了,這次不是經濟糾紛,而是涉及刑事案件。
同時,跑路的羅吉斯公司實控人也已經歸案,有望追回樂淘網的一部分損失。
江湖追殺令的私信最初就是羅吉斯公司跑路的問題,只是因為俞興帶人生擒內鬼顯得更為勁暴,才讓大家忽略了前面的緣由。
而現在的階段性成果便是,不管是外面跑路的供應商,還是內部勾結的副總裁,兩邊都已歸案,再加上公司裡被清理掉的一批蛀蟲,風波之後的樂淘網竟然立感清爽很多。
百曉生論壇上已經有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但蔣錦程的最新訊息仍舊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也就立即讓這則報道出口轉內銷,再次被放在了論壇之上。
除了風波里最新的訊息,這則報道的末尾也讓論壇使用者頗覺有趣。
“我採訪俞興恰好是二零零九年的最後一個月,我詢問他對來年的期盼,但只得到一個沒有答案的搖頭,我又問他百曉生公司的使用者現在是多少,結果是讓我吃驚的已經突破200萬。”
“去年的同一時間,俞興還在為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畢業大學生忙碌,彼時沒有利益好處,今日,這個誕生於全球危機裡的網站已經擁有高達兩百萬的使用者,我想,這也是俞興沒有料想到的。”
“採訪的最後,我問俞興,‘你說所謂的尖銳只是普普通通的實話,那你能一直說實話嗎’。”
“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想好他的答案,比如,事情沒有那麼極端,不是非此即彼,然而,他面對我這個問題只有長久的沉默。”
“最終,我沒有得到答案,彷彿這個問題讓這個優秀的青年創業者陷入了兩難。”
“我感謝了俞興的接受採訪,然後在離開百曉生的時候忽然想到餘華里的另一句話。”
“很有意思的是,我認為這也很符合俞興的氣質,‘總覺得忍一忍就會好起來,真笨,人家不就是覺得你會忍一忍,所以才這樣對你嗎’。”
“我心裡浮現一個念頭,尖銳的是俞興,而不止是百曉生。”
“另一個有趣的小花絮,我在百曉生樓下碰見一個公司員工,她告訴我,俞興很喜歡貓,平時一點也沒有鋒芒,幾乎沒有看到過他發脾氣。”
“大抵,俞興真是一個溫和的願意儘量說實話的好人吧。”
百曉生論壇上的很多使用者都覺得這個記者的描述很有意思,尤以一位使用者的發言代表了大家的心聲。
——對對對,唐駿、吉世光、蔡達彪、傅紹輝等人紛紛覺得你說得對,都認為俞博士是個大好人!
說來也怪,明明都是負面情況,偏偏把這些人的名字拎起來,俞興的“好人”成色就似乎在面臨挑戰。
另外有使用者反駁了這種陰陽怪氣,力撐俞博士的好人卡,大義凜然的給予瞭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