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衛明的肯定讓幾個人的靈感都激發起來,緊接著又討論了以前所注意到的客戶們的零碎需求,過去在公司沒法展開,現在不一樣了。
不過,雷衛明聽著聽著,發現俞總沒有表態,於是趁著討論漸歇,問了句新老闆:“俞總,你看看這裡面有什麼不足,我們還是得多結合百曉生的發展來開拓。”
“不不不,你們的想法都很好。”俞興回過神來,“我只是剛才忽然想起朋友的電商業務,業務細化與差異化競爭,這看來就是咱們做這塊業務的法寶了。”
他短暫思考兩秒,總結道:“招聘業務橫亙在企業與員工之間,以前,大家是賣給企業鏟子,現在,咱們是把大鏟子換成小鏟子,這個邏輯結合當前市場,一看就是對的。”
雷衛明半真半假的讚歎道:“俞總這話一針見血,對,咱們現在要賣小鏟子了!”
他率先鼓掌。
會議室裡瞬間響起熱烈的掌聲。
俞興心裡有些哭笑不得,等到掌聲消失之後笑道:“感覺我好像做了什麼提綱挈領的工作,但實際上,最值得剛才這陣掌聲的也確實是我做的一項工作。”
“我把大家招進來了,這就值得慶祝。”
這次就換成俞興鼓掌了。
會議室裡再次響起的熱烈掌聲變為對參會人員的慶祝。
下午時分,俞興又專門與雷衛明、呂海穎、鍾志凌三人開了個小會,談論的仍舊是招聘業務的基調。
不同於去年剛出校門,呂海穎與鍾志凌對於垂直細分的戰略都迅速理解,也格外的贊同。
百曉生的發展基於這一戰略,但切入點最大化的規避了大公司的直接競爭。
招聘業務不然,這是一個成熟的市場,這是一個被三大公司佔據主要份額的市場,如何擅用垂直細分就會直接決定著百曉生這一塊營收的成敗。
百曉生本身的職場平臺還在快速發展。
俞興希望的是兩邊能夠相互配合,招聘業務沒有百曉生的客戶群體就不容易發展差異化,百曉生沒有招聘業務的營養就很難走長久。
不管戰略再怎麼對,執行的不好,那都是白搭。
呂海穎、鍾志凌都是積極表態配合,雷衛明初來乍到,後面還有老上司要來,姿態也很真誠。
俞興晚上和小英打電話,提到招聘業務裡的細化,打心裡稱讚了雷衛明這群人的推陳出新。
“俞老闆,我覺得等你們的業務做起來,你以後接受採訪的時候就可以聊這個,或者,《非你莫屬》的舞臺上也可以聊。”劉琬英建議道,“這還有個科班的說法,叫STP戰略,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個單詞的縮寫,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市場定位。”
俞興只是心裡一琢磨就立即明白了意思。
他笑道:“道理都是相通的,就看擺在這裡怎麼運用,先把市場的大蛋糕分成幾塊,找到合適的那一塊,再透過可以被接受的定位來吃掉它。”
“挺好,你以後就這麼說。”劉琬英一直覺得俞老闆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強,而且,思維還很活躍。
俞興很自然的探討道:“你說,畢勝的樂淘網怎麼來透過STP戰略進行調整?”
“你對他是真好啊,他都走了,你還想著他。”劉琬英莞爾。
“因為他回頭肯定還會問我的。”俞興淡定的說道,“我已經有些知道他的性格了,他現在覺得我的話都挺對的。”
劉琬英斟酌道:“咱們都慎重吧,別瞎指導了,他本來就迷糊,問了你之後不知道還得問誰,到時候樂淘網一倒閉,朋友也沒得做了。”
俞興並不自負,反而覺得有道理,儘管知道唯品會後來的模式取得了成功,但不同階段的市場說不定就是刻舟求劍。
他笑道:“那希望我前面話沒讓畢勝走火入魔。”
劉琬英愣了愣,覺得有些難講。
倒不是說畢勝沒定力,而是……她其實從心裡也覺得俞老闆說的話有道理,但創業這種事又不是有道理就一定能走到最後。
俞興換了話題,又和小英聊了會百曉生內部的業務開拓,最後問了句:“你在家幹嘛呢?看盤呢?”
“沒有,嘉漢林業的股價不用看了,現在就是等保爾森的增持就好,我已經找到了他旗下基金會的郵箱,西方人是習慣用郵箱聯絡的,希望他後面能注意到我們的郵件吧。”劉琬英靠在沙發上,看了眼電視裡的廣告,“剛才在看《潛伏》呢,孫紅雷和姚晨演的,你看過嗎?”
俞興笑道:“就是餘則成嘛,我知道,雪山千古冷,獨照峨眉峰。”
劉琬英對了句臺詞:“峨眉峰,還踏馬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