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徹底栽了。
從3月2日到11日,僅僅九天時間,一位備受讚譽的打工皇帝就淪落為無可置疑的造假者,這種巨大的落差真讓人瞠目結舌。
這件事在全網都引起了熱議,尤其,唐駿本人的公開回應並不高明,甚至可以說極其拙劣。
不管怎麼樣,他那樣的話說出來就是錯的。
尤其,唐駿先前還各種勵志與雞湯,與他回應所表現的形象太過反差,現在便理所當然的遭遇最為兇猛的反噬。
更讓人驚訝的是,唐駿的公司只在12日就給出了反應。
據網易記者報道,有新華都的工作人員表示,唐駿從未管理過新華都上市公司的具體業務,他的集團總裁兼CEO職務名不副實,更多的是扮演董事長的助理這個角色。
所以,以零售業務為主的新華都不會受到輿論的相關影響,畢竟,消費者不會因為唐駿才特意來逛旗下的超市。
以及,唐駿確認將會負責以金融資訊服務為主的港澳資訊公司。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唐駿除了名聲上的反噬,他現實事業也同樣遭受了滑鐵盧式的影響!
原先的唐駿是打工皇帝,是第一職業經理人,是新華都的舵手,號稱要把老闆陳發恕打造為華夏的巴菲特,但在學歷造假曝光之後,按照新華都的非正式口吻,他實際更多的是充當新華都的公關形象。
變了,變了,一切都變了!
這種前後轉變讓俞興一句很樸實的話頗為流傳。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不管是什麼打工皇帝,還是什麼行業權威,不管先前如何花團錦簇又或者威武霸氣,一旦被真相小小的戳了一下,這個能在陽光下閃爍華麗色彩的泡沫還是迅速的炸裂了。
包括俞興自己,他也沒想到大家與媒體引用的比較多的是這句,而不是“因為你是打工皇帝”之類。
3月10日,上午九點鐘,俞興在公司召開會議,初步覆盤本次對唐駿的“做空”。
說起來,真假之辨不單單是百曉生想做的,更是過山峰想做的。
俞興開會的時候比其他人更有感慨,多數時候只是含笑聽著大家對這件事的討論。
不算後續的流量轉化,單這九天時間就為百曉生提供了11.97萬的新增使用者,如果去掉百曉生原本應有的自然增長,這波“做空”也已經帶來了10.5萬的新增。
九天時間,基本就趕上了百曉生成立以來的使用者增長!
孔惠琳進行了這方面的匯總,實在忍不住感嘆:“俞總,唐駿確實咎由自取,但他真的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流量,這十萬使用者……”
呂海穎把話接了過來:“這十萬使用者幫我們省了至少300萬的廣告支出,還節省了兩個月的時間,今天已經拿到兩個投資機構的接觸反饋。”
百曉生在二月份透過芬眾傳媒在四個一線城市進行了廣告投放,上半個月的漲幅維持在每天900左右,下半個月則增長至1600左右。
網站的獲客成本是相當明確的,也是偏高的,不過,按照芬眾那邊的說法,這樣的漲幅最終能到20003000,屆時就會拉低成本。
即便如此,百曉生的獲客成本也大致會在2030元。
因為,芬眾傳媒的螢幕首先需要從大眾中篩選出職場使用者,再從這些使用者穿透到能對百曉生感興趣並註冊的使用者。
如同網站的性質一樣,這樣的獲客也是垂直細分的,成本就自然而然的高了上去。
相應的,垂直細分的客戶同樣會帶來更高的活躍度,如果百曉生開始開拓營收,尋找對應屬性的廣告,它的收費必然也比其它大眾類網站要高。
呂海穎之前對這方面比較後知後覺,等到聽到前記者孔惠琳的分析,她才又後知後覺的感嘆,芬眾傳媒的經理常海傑總強調要穿透穿透穿透……
確實需要穿透啊,不穿透又怎麼算垂直細分?
如果有足夠的錢,肯定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最有利於穿透,但沒那麼多錢就只能尋找價效比的方式。
“唐駿這個事太有價效比了,省錢省時間,還帶來了咱們網站的名氣。”呂海穎惋惜道,“要是還能多來幾個唐駿就好了。”
俞興笑道:“天底下又能有幾個唐駿這樣合適的?這次能碰到他也算是運氣,我們還是需要有我們網站機制之上的孵化。”
“只有這樣,我們這一部分的運轉才能良性迴圈。”
他頓了頓,若有所思的說道:“但有這‘一唐’的使用者,我們已經拉開了與職場網的競爭距離,也向B輪融資又多邁了一步。”
會議室的眾人稍微反應了一下才明白,“一唐”代指了這次事件增加的十萬使用者。
一唐十萬!
百曉生現在已經有兩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