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師,這次你還跟馮導打賭嗎?”
有記者看熱鬧不嫌事大地喊起來。
嗡!
觀眾們騷動了。
一個個眼巴巴地看著徐銘。
上次對方繞湖果奔的名場面,他們還記憶猶新呢。
這次萬一還有騷操作呢?
“這個得問張導,不過我能露的都露完了,剩下你們想看我也不能給你們看吶。”
徐銘開著玩笑,把這個問題敷衍過去。
同樣的操作一次就夠了。
再輸一次,反而容易打上失敗者的標籤。
看似得了熱度,但失去了大眾口碑。
很簡單,大部分人看電影,多是憑藉主觀印象,這主演有名氣,選他準沒錯。
這導演以前拍過啥啥,選他也沒錯。
這電影上部口碑挺好,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而看到徐銘,如果他們的印象是這傢伙跟人打賭電影票房總輸,下意識就會認為電影質量差。
不然怎麼會輸呢?
再深的原因,他們懶得在意,也沒時間去在意。
承認吧,這個世界就是以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子組成,大眾的認知往往侷限在自己的圈子裡。
這也是為何‘破圈’二字,是對文娛產品最高的評價。
“當然,我更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在電影本身,以及它背後的一個又一個失孤家庭。”
徐銘臉色變得嚴肅,“我之前說過,這部電影我個人的所有收益都會捐贈給【親愛的回家網】,去幫助那些失孤家庭。”
“現在,這個承諾依舊有效,並且你們每買一張電影票,我個人再捐贈一元。”
他跟公司管理層討論過,既然要立牌坊,那就要把牌面立足。
與其被人詬病摳摳搜搜,不如開始就大方點。
啪啪啪——
“好!”
“支援銘崽!”
掌聲和叫好聲響徹在影廳。
不論他們對這部電影的感觀如何,亦或者對徐銘的感官。
至少對於做慈善這方面,他們還是堅決支援。
張國師眼角抽了抽,對方突然這麼一整,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
關鍵事先也沒商量過。
徐銘將話筒還給主持人,然後以只有他和張國師能聽到的聲音,說道:“資方報銷。”
他的話音剛落。
張國師就果斷湊到主持人舉著的話筒前。
“作為導演,這種好事不能讓小徐專美於前,每售出一張《親愛的》電影票,我個人同樣捐贈一元。”
早說啊,早說他就第一個喊了。
不是從自己兜裡掏錢,喊出來就是有底氣,這種撒別人幣的感覺著實令人生戀。
鞏利那邊,徐銘都沒張嘴,只是眨了眨眼睛,使了個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