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學術交流會有些寒酸,但範東凱的ppt以及詳實的內容讓交流會變得高大上起來。
與會的醫生本來聽的認真,收穫滿滿,可轉折隨即便到。
示範手術竟然不是專家範東凱親自做,而是醫大一院的年輕教授主刀。
忽然,有人“咦”了一聲。
“難不成是範教授要手術檯上指出錯誤,開啟學術之爭?這麼做真的不會影響手術麼?”
他的觀點打破了大家心中的陳規。
醫療界的潛規則是——無論臺下鬧的多兇,都不能把情緒帶到手術檯上。
了不起不上手術,躲的越遠越好,老死不相往來,卻一定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做賭注。
這是最基本的常識,所以很多人都忘記了它的存在。
經那人的提醒,其他人也都想到了這種可能。
國內是這個行為準則,但範教授來自美國普林斯頓,誰知道他們那面是怎麼做的。
沈自在見袁小利還在神遊天外,有些不高興的皺了皺眉。
他聽那些人越說越不像話,直接站起來走到臺上,敲了敲桌子。
雖然學會是袁小利張羅的,可卻在醫大一的地盤上。要是他們越說越不像話,最後背鍋的大機率是自己。
“各位。”沈自在朗聲說道,“別胡亂猜了。”
會議室裡安靜下來。
“羅教授的手術水平我是親眼見過的,可以這麼說,驚為天人,國內一等一的水平。”
“!!!”
“!!!”
“手術不會開玩笑,範老師放棄主刀,可能是想呈現給大家一臺更加精彩的手術。”
這些話在沈自在的心裡原本不是這麼編輯的,他想成為羅浩的護法,幫著羅浩抵擋袁小利和範東凱的學術攻擊。
但沒想到事情竟然變成現在的樣子,只能胡亂應付過去。
“看手術吧,我相信大家會在兩臺頜面部血管瘤的手術中學到相當多的東西。”
沈自在只是簡單的講了幾句,把那些犯忌諱的說法第一時間否定掉,避免了很多意外,便回到座位上觀看手術。
這種時候指望不上袁小利,那貨早已經傻乎乎的放任事態失控。
22′12″後,手術正式開始。
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人交頭接耳點評手術,手術做的中規中矩,術者不慌不亂,每一步都很簡潔,讓人賞心悅目。
沈自在沈主任的說法沒什麼問題,一看就是老手的手術。
隨著導管到位,開始造影,複雜的頸動脈分支供養血管把所有人都沉默了下去。
包括沈自在。
沈自在知道要是自己面對這類患者,最大的可能性是做一部分血管,做力所能及的,至於療效麼,聽天命好了。
所以沈自在從來不收類似的病人。
手術又難做,還都是小孩子,爹媽的心頭肉,臺上、臺下都難,舉步維艱。
哪有肝臟血管瘤手術來的痛快。
可羅浩偏偏選擇了這個方向。
面對複雜的增生血管,術者開始超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