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昌帝聽聞此言,唇角微微上揚,綻出一抹輕淺笑意。】
【那笑意裡分明藏著幾分不以為意,顯然並未將你的話真正放在心上,只當是戲言耳旁風過。】
【他端坐龍椅之上,手指漫不經心輕叩扶手,緩緩開口:】
【“自古以來,那些不爭不搶的皇子,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難道他們每一個都能如你所言,懷揣著不世出的韜略與智慧?”】
【“就拿韓王和吳王來說,她們二人同樣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做派,可你為何偏偏只說吳王深藏大智,卻對韓王隻字不提呢?”】
皇上不相信自己的話,洛塵並不意外。
因為就連洛塵自己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說明吳王更適合繼位。
畢竟在皇上的眼中,吳王不僅是個討人厭的女兒,還是一個說話和其他人都對不上話茬的怪人。
而且洛塵也沒打算透過道理說服光昌帝。
能當皇帝的人肯定不會被自己一番歪理給說服了。
想要讓光昌帝相信自己的話,自己就必須做出值得讓對方相信自己的事情。
自己不妨先給他下個預言,至於能不能實現,後邊的再說。
總之先把吳王吹起來。
【你對光昌帝回道:“陛下,韓王和吳王看似處境相同,皆無爭搶之意,但她們二人卻有極大的不同。”】
【“她們一個人的處境是被動造成的,另一個則是主動接受的。”】
【光昌帝依然不信:“哦?那你說說你是怎麼看出她們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的?”】
【你繼續答道:“臣覺得說再多都無法證明,不如就讓臣下一個預言。”】
【“什麼預言?”】
【“臣預言要不了多久,韓王殿下就會被其他諸王排擠,然後被她們聯手趕出京城,這就是她被動的證明。”】
【“而吳王則不然,她會在韓王離開後,主動選擇跟隨韓王一同外出。”】
【“她這麼做,既能避開京城的爭端,還能因為有著相同經歷和韓王站到一條線上。”】
【“待到京城鷸蚌相爭,吳王再漁人得利,這才是吳王殿下的算計。”】
【光昌帝聽罷,忽地仰頭大笑:“到底是年輕人,這腦瓜裡呀,盡是天馬行空的奇思異想,真是叫朕開了眼界。”】
【他一邊笑,一邊抬手指著你:“就藩外放,在朕看來,不過是自斷前程之舉,等同於將手中最後的機會拱手相讓。”】
【“自古以來,朕還從未聽聞有哪個藩王能逆天改命,造反成功。”】
【“朕不信吳王有能夠憑藉幾個藩鎮,顛覆一整個王朝的能力。”】
【“而且現在諸王之間雖然不和,還沒到集體排擠一個老實妹妹的程度吧?”】
【光昌帝並不相信你的話,你要如何應對?】
【1.繼續找理由說服對方。】
【2.勸其接下來靜觀其變。】
正常情況下,事情的發展確實光昌帝分析的那般。
不管是李瑾瑜,還是李怡菲,哪怕是同樣躺平的李夢琳。
她們都沒有把韓王那個自閉宅女當回事。
但是光昌帝的情報早就落後了。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女兒們的心態早就不是一個月前的那般。
已經遊玩過數輪推演的她們,肯定不會做出光昌帝心裡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