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歸附的自然是洛塵手下的人。
張門和關學林在豫東也發展了近萬人的隊伍,但是成員素質良莠不齊。
於是洛塵沒有將他們編入自己的主力,而是另設一個軍團,同時讓他們學著自己整編隊伍,整肅軍紀。
隨後又來歸附了一些小團體。
但是這些人覺悟不夠,還是流寇思維,聽到洛塵的要求後,便紛紛選擇回家種地。
至於其他規模達到千人以上的流寇土匪,以及起義軍則完全沒有搭理洛塵,依然在豫州各地割據。
除了割據的土匪。
許多豪紳和普通村民為了自保也組建出了人數眾多的民團,以此保衛自己的家鄉。
這些民團對洛塵說不上敵對,但是也不友好,只是中立並不想參與到任何的糾紛。
【光昌十九年四月,洛塵以保民種糧的名義向豫州境內所有的流寇土匪宣戰。】
【洛塵率先進攻的是同樣在豫西的一夥三千人的大流寇團體,流寇頭領自稱坐山虎。】
【得知洛塵率軍討伐後,坐山虎便帶著人馬躲到易守難攻的山中。】
【並派人聯絡洛塵表示,只要洛塵退兵,自己願意認洛塵為盟主,並告知豫州其他義軍一同來推舉洛塵當老大。】
【繼續進攻可能傷亡巨大,是否繼續?】
【洛塵下令繼續強攻。】
【此舉遭到諸多將領和骨幹反對,他們認為攻打險山危地的難度不亞於攻擊府城,明明可以去攻打府城,為何要跟這些流寇土匪死磕?】
【而且他們願意拜自己這邊為老大,為何還要堅決消滅他們?】
【留著他們一起對付朝廷不好嗎?】
“對啊?為什麼非要去打土匪?”
“人家都來認慫了,給個臺階下不就行了?到時候大家都好。”
李曼瑛對洛塵的決策也頗為不解。
並且直接去找洛塵詢問起了緣由。
洛塵對此給出的解釋則是。
【很多流寇亂民不願意回到家鄉從事種田農耕,主要就是豫州現在的環境太亂了。】
【他們回去老老實實當農民就會被洗劫,組成民團的話就沒法種地,反正都種不了地還不如當流寇搶別人的。】
【想要在豫州樹立起形象和威信得到民心,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普通百姓感受到穩定與和諧。】
【只要能在豫州建立屬於我們的秩序,土匪亂民自然就會返回家鄉,而沒了土匪亂民,各地平民組成的民團就會解散,那麼我們剩下的敵人就只有朝廷和豪紳武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