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被困平城府,向你發出求援,作為燕冀都督,你如何回應?】
【1.節省軍力,寧王自有朝廷去救。】
【2.派遣部分援軍幫幫場子,無論結局如何,自己仁至義盡。】
【3.親率主力救援,此舉很可能導致自己全軍覆沒。】
寧王這個小姑娘,真不愧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大小姐。
雖然一門心思想要和匈人拼命,建功立業。
但是她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
匈人擅長的就是遊騎作戰,遇強則散,遇弱則聚。
絕不打無把握之戰。
想要對付這種敵人,要麼步步緊逼,聯營結寨,讓其無懈可擊。
要麼就是自己也用機動力量去主動穿插進攻,也就是以其人之道反治其身。
像寧王這種見便宜就衝鋒的打法,最終肯定是落得一個劉邦被圍白登的結局。
說實話,寧王吃虧純粹是咎由自取。
洛塵完全沒必要管,管了也不一定有好處。
但是寧王和代州軍也是明年北伐的主力之一。
坐視寧王全軍覆沒,很可能導致明年春天的北伐因為準備不足而取消。
若是明年不能北伐,最晚後年光昌帝就死了,自己也就沒繼續佔便宜的機會了。
所以寧王必須得救。
【洛塵親率燕州豹韜精衛和三萬鐵騎進入草原,然後從草原方向進入代州。】
【平城府外的匈人,得知燕州派出了援軍,一邊要求左谷蠡王切斷燕州軍的後路夾擊燕州軍。】
【一邊在平城外圍的白沱河邊列陣阻敵渡河。】
【洛塵以主力三萬騎駐於河水北岸,一邊親率五千豹韜精衛自上游四十公里處渡河。】
【次日下午,燕州軍主力在河邊叫陣,匈人出兵六萬在對岸隔河對峙。】
【臨近夕陽,洛塵突然率領三千重騎從西邊而來,從背後對匈人發動了猛烈衝擊,馬踏聯營。】
【洛塵以三千人衝進了六萬匈人的汪洋大海之中,但因為洛塵順著西邊陽光而來,匈人望之眩目皆不敢應戰,陣形大亂。】
【混亂直至黃昏,匈人右谷蠡王見洛塵人數稀少,親率突騎迎擊。】
【洛塵佯裝不敵,且戰且退,匈人混亂之中追擊,陣形拉長了十幾裡。】
【隨後洛塵埋伏在途中的兩千精騎出擊,將匈人追擊部隊攔腰截斷。】
【洛塵率軍回身衝擊,將匈人陣形切割成了三個部分,指揮失序,右谷蠡王見指揮失效,親率親衛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