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的失蹤,如同在原本清晰的調查脈絡上打上了一個死結,但這並未打亂我們的節奏,反而讓我們愈發珍視每一條線索,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去抽絲剝繭。我們迅速將調查方向轉向李陽的社會關係,展開了一場全面細緻的排查。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發現他有一個來往密切的朋友,名叫張峰,此人在城郊經營著一家廢品回收站。
我和同事們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刻驅車趕往張峰的廢品回收站。遠遠望去,回收站裡堆積如山的廢品雜亂無章地堆放著,彷彿一座廢棄的小山丘。走近後,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令人不禁皺起眉頭。張峰看到我們突然到訪,原本平靜的臉瞬間變得煞白,眼神中透露出難以掩飾的緊張,他眼神閃躲,始終不敢與我們對視,雙手不自覺地在褲子上擦來擦去,似乎在試圖掩飾內心的慌亂。
“我們找李陽,他最近跟你聯絡過嗎?”我單刀直入,目光緊緊盯著張峰,試圖從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絲破綻。
張峰猶豫了一下,嘴唇微微顫抖,結結巴巴地回答:“沒……沒聯絡過,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他的聲音明顯帶著一絲顫抖,這種異常的反應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懷疑,他肯定知曉李陽的下落。
於是,我們不再多言,開始在回收站裡四處檢視。回收站裡廢品堆積如山,搜尋工作困難重重,但我們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在一個堆滿廢舊電器的角落裡,我們終於發現了一些端倪。地上清晰地印著一些新鮮的腳印,那腳印的紋路與我們在收藏家宅邸附近發現的疑似李陽的腳印如出一轍。而且,旁邊還散落著一些電子元件,仔細一看,和李陽之前購買的那些用於製作特殊****的元件極為相似。
面對這些鐵證,張峰的心理防線終於崩塌。他低下頭,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李陽確實來找過我,他說自己惹了大麻煩,需要躲一段時間。他還留下了一個包裹,讓我幫忙保管,並且千叮嚀萬囑咐,堅決不讓我開啟。”
在張峰的帶領下,我們很快找到了那個包裹。當小心翼翼地開啟包裹時,裡面的東西讓我們眼前一亮,正是收藏家失竊的那幾件古董。看來,李陽是打算先將這些價值連城的古董藏在這裡,等風頭過去再做下一步打算。
然而,關於李陽的去向,張峰卻表示一無所知。儘管線索在此處似乎斷了,但我們並未放棄,繼續在回收站周邊仔細尋找新的線索。在回收站後面的一條狹窄小路上,我們發現了一些摩托車輪胎的痕跡。這些痕跡在泥濘的地面上顯得格外清晰,透過對痕跡的仔細分析,我們判斷李陽很可能是騎著摩托車離開的。
順著摩托車輪胎的痕跡,我們踏上了追蹤之路。那痕跡宛如一條蜿蜒的線索,一直延伸到了郊外的一片山區。這片山區地形錯綜複雜,茂密的樹木遮天蔽日,彷彿一個巨大的迷宮,給追蹤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但我們沒有絲毫退縮,迅速分成幾個小組,沿著不同的路徑開始在這片山區展開搜尋。
在搜尋過程中,我們幸運地遇到了一位當地的村民。他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當我們向他描述李陽的模樣並詢問是否見過此人時,他思索片刻後說道:“前幾天確實看到有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往山裡去了,模樣很像你們描述的這個人。”聽到這個訊息,我們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根據村民提供的方向,我們加快了搜尋的步伐。
終於,在山區的一個廢棄礦洞前,我們發現了一些可疑的跡象。礦洞門口有明顯的摩托車停放痕跡,地面上的泥土被車輪碾壓得十分凌亂,洞內還隱隱傳來一些聲響,彷彿有什麼東西在裡面蠢蠢欲動。我們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紛紛握緊手中的武器,小心翼翼地走進礦洞。一場與盜賊的最終較量,即將在這個陰暗的礦洞中拉開帷幕,而等待我們的,又將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