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覺得塔希娜有點戰狂的傾向。
這項工程意味著能將起源和豐饒連成一個整體。他來到這片土地的第二年就在盤算這個計劃了。
可直到第五年快結束了才開始施工。
但好活不怕晚,羅曼認為這個工程能給兩座城市帶來難以想象的發展益處。
這個白鋼公主怎麼就光看重戰爭優勢了呢?
唉,下頭女,一點眼光都沒有。
龐大的好處也需要支付龐大的代價。
所以,這個工期是按年來算的。
三五十米的山體聽著極厚,看著也極厚,地勢險峻,高約二三十米,雜草叢生,冬季一片荒涼。
今年到明年,空閒的勞動力都得過來挖山鑿口。
首先就要修建出居住點,有那麼一批人要在這裡長期服役。
羅曼從發號施令到即刻動工,通知過程不超過半天,一眾勞役說幹就幹了,這就給了塔希娜一點小小的行政震撼。
她心想,難怪河谷之王能做到屢戰屢勝,光是這種管理制度就勝過大地諸王了。
塔希娜知道羅曼還在同步建設五座軍事堡壘。
豐饒和起源兩座城都在全力支援這些建設,竭盡所能的提高效率。
但這是因為別的老爺們不想加速嗎?
當然不是。
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待遇。
只能說有可能,但不太可能。
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
農夫在重體力活的時候,其飲食標準大約是平時的3倍。
貴族老爺哪來的3倍口糧給你吃。
這些勞役一旦多起來,所需的後勤物資就是個天文數字,
平時連修橋鋪路都做不到,更別說更大的徭役工程了。
你們吃的是糧,老爺們沒的可是命。那些糧食能換兵器、甲冑、戰馬、培養征戰騎士的。倘若沒有徵戰騎士的話,如果你們造反了,老爺們拿什麼鎮壓你們?(惱)
中古時代的生產效率提不起來是有原因的。
一些城堡的建設週期極其漫長,原因就在於分配問題。
當然,只改變資源分配,不提高生產力,那生產效率也提不起來。
因為全部資源拿來搞勞動建設,沒錢提升軍事力量,就沒法保護勞動成果。
但這片土地被保護的很好,稱得上井然有序、生機勃勃。
塔希娜暗自思忖:這樣強大的統治力,就算她沒有帶兵前來,羅曼勳爵也很難敗亡。
那些勞役對他全然服從,說幹什麼就幹什麼,在過去協同勞作中培養出了一定的組織度,簡直是徵召兵的雛形。
但另一方面來說,他們也是靠不住的牆頭草,哪邊待遇好就往哪邊倒,毫無忠誠可言。
伊奧塔希娜對此並不惱怒。
經過天馬平原一役,她算是看穿了這些底層人的心思。
誰強,他們就幫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