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溫度開始降低。
一項新的事務提上了羅曼的任務日程。
如何過冬?
起源城的基建速度肯定不慢。
羅曼帶來了更先進的燒磚技術。
一個泥匠每天能製作近千個磚胚,是建設環節之一。
另有運土和泥、陰曬烘乾、燃料供應、煤炭燒窯等,建設週期較長。
平均來算,五十個勞動力每天建造一座基礎磚房。
投入的勞動力越多,產量越大。
因為每天都在砌牆,建築隊早就熟能生巧了,一個老人指揮兩個新人搬磚。
這種建築的好處是堅固、耐用。
今年暴雨洪澇,放在別的城鎮,那就是數十上百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但在起源城面前,那只是微風細雨——最多是沒鋪好屋瓦,出現一點漏水現象。
可是房屋只能做到最基礎的禦寒。
今年的奴隸們沒有衣物,沒有被褥,就連傢俱也不齊全,木廠那邊都是優先提供床具的,鋪的都是麥秸和茅草。
剛收穫的六千斤棉花只能緊著軍隊用。
紡織原料不夠,與其只發給一部分人,不如所有人都不發。
羅曼取消冬裝福利,肯定沒人鬧意見。
但問題是,羅曼往年發放冬裝,就是為了讓他們在冬日勞作。
今年……
也得這樣!
衣衫單薄就衣衫單薄吧。
白天的時候,提高飲食標準,覺得冷了,就喝幾碗鹹肉湯,上面飄著一層滿滿的油花,喝了能暖和身子。
有足夠熱量,足夠脂肪,身體活絡開,在冬天幹活凍不死人。
但也只有在外面幹活的人能喝這個。
那些作坊裡的工人沒資格吃肥肉,只能吃瘦肉了。
所以,白天還好說,
但到了晚上呢?
夜晚溫度更低,外面寒風凜冽,稍不留神就凍死一批體質差的人就太正常了。
一旦受凍,白天的幹活效率肯定大減。
羅曼不得不因此去了煤鐵鎮。
蜂窩煤和鐵爐能幫助他們度過漫長且寒冷的冬夜。
就和建設磚房一樣。
這種難度不高的生產任務,投入的人力直接影響產出。
羅曼這次往煤鐵鎮那邊帶去了五百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