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之戰”影響深遠,如果放眼歷史,就會發現這是個比較關鍵的轉折點。
這就涉及到時代和制度因素了。
如果沒有外來人口補充,羅曼每打一次戰爭,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是沒辦法喘息過來的。
因為打的太慘了。
而“春雨之戰”這種級別的,要是沒有戰爭紅利,羅曼最起碼要十年時間才能逐漸恢復過來。
但別的貴族卻並非如此。
無論贏了還是輸了,都好像沒什麼區別。
社會制度是一部分原因。
比如,雄鹿高地的歐文領主死後,歐文子嗣對蓋爾公爵低頭服軟,表示以後不犯錯了,就能回去繼位,父親造反,兒子不會得到株連。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當然,這種底線是會被不斷突破的。
司馬懿對此很有發言權。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這個時代的貴族打不出殲滅戰的效果。
這就和軍隊制度有關係。
軍隊制度又和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經濟發展不行,軍隊組織度就不行,就打不了殲滅戰。
所以戰爭模式很低階,烈度不高,算是溫和的魚塘局,處於春秋模式。
戰國模式都不這麼玩了。
一旦出現更強大的軍隊組織力,要打就往死裡打,往亡國滅種的程度去打,慘絕人寰的萬人坑都算是正常操作。
現在“春雨之戰”意味著什麼呢?
羅曼給了這片大地所有貴族們一點小小的高階局震撼!
上一次和貴族聯軍的戰鬥,羅曼練兵不精,效果很差。
因為那時候,整個軍隊大半都是新兵,只練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匆匆將他們拉上戰場了。
所以傷亡較大,在理解範圍內。
但這次不同,這次大部分計程車兵都訓練了半年時間,稱得上精兵強將了,這也是羅曼敢打野戰的原因。
畢竟如果還都是新兵的話,那羅曼肯定要被衝爛。
但就是可靠的軍隊組織度,他反過來靠著人海戰術,拖死了所有的征戰騎士。
戰果也是極其豐厚的。
首次全殲萬人大軍!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這是值得銘記的事情。
因為,戰爭會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