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在沼澤開荒?羅曼只能用笨法子。
挖個大坑、引走積水。
填平沼澤、開溝挖渠。
圍堰築壩、修建水利。
這個工程超級大。
集中所有資源、整合所有力量!
未來受益無窮!
其一,挖坑能用來養魚。
自然放養,魚肉勉強也能成為肉類來源之一,定期下去撈幾網即可,就算僅有幾萬斤也是賺了。
其二,填平的沼澤最好是用來種水稻。
這片土地大多數氣候不適合種植水稻,但不是所有土地都不適合,這裡屬於亞熱帶氣候,氣候溫暖,有足夠的陽光和雨水。
其三,圍堰築壩能改善自然條件。
沼澤本身就處於低窪地區。
每到夏季,暴雨來襲,洪水橫流,蚊蟲滋生,化作一片澤國。
這種現象是時候結束了。
人類踏足之地,怎麼能容許天災肆虐?
降服它!
像是大禹降服黃河一樣降服它!
當然,有些不可能開荒的沼澤也沒必要死磕。
大部分低窪沼澤,水位很低,也就十幾厘米。有些乾脆就是溼地,間歇性會被淺水層所覆蓋。
對於這種土地,羅曼只要挖出引水渠進行排水,經過夏季暴曬,將沼澤淤泥曬乾。
那就是合格的良田了。
但也有些沼澤,水位很深,足有數米,或者十來米,那壓根就不是沼澤,而是湖泊水澤。
對於這種地方,羅曼就敬而遠之了。
用淤泥和石頭堆堰攔截,製造隔離帶即可。
能開墾的開墾,不能開墾的築土,再種植大量的保土牧草,效果極好。
羅曼目測,一旦這項工程結束,他最起碼能多出幾萬畝的良田。
這可不是一般的土地,而是土質極好的良田。
到時候就全都種植水稻。
水稻比小麥的產量高,保底畝產150斤,多種兩年,將畝產提高到三四百斤很簡單。
如果培育馴化得當,水稻應該能做到一年兩熟。
要知道,冬麥只能一年一熟,另外一熟得種雜糧才行,比如豆類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