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趕緊給我修路!”
晚秋剛開始。
羅曼就在緊抓基建了。
秋收迫在眉睫,但基建的道路卻未曾修好。
道路共長一百五十公里,它們將串聯每個居住點、並且將數萬畝耕田切割成眾多方塊,四四方方極有規律感。
羅曼是有些強迫症的,並且深知規劃的重要性。
前期規劃不合理,後期就要狂掉頭髮。
打好基礎一直是羅曼所追求的。
他利用大地圖的視角便利性,對於居住區和耕地進行合理設計,道路也在規劃範圍內。
最開始修建鹽道,石灰路是用沙、石、土、草做主體結構。
有時候就地取材,用淤泥填充,畢竟工期太趕了。
那質量自然一塌糊塗,就用了大半年,道路就開裂了,有些路段裂成兩截都很正常。
這次,羅曼對路面質量要求的很高。
他在初秋的時候,專門成立鋪路隊,共計集結了三千個勞動力。
道路結構是這樣的:
挖出一條平坑,下層是用較大的碎石頭做路基,中層用碎石和砂礫,上層則是用硬石板鋪設,用石灰縫合粘結。
三層結構,共計六十厘米的厚度,質量極高,沉穩堅固,風吹日曬二十年也不會出問題。
羅曼專門弄了排水渠和溝槽來分流,抵禦雨水侵蝕。
然後是大規模開採石礦。
在他預想中,有鐵錘和鏨子,開採石頭應該很簡單才對。
畢竟敲敲打打,一塊寬大板正的石頭就出來了。
這一點都不誇張。
這個時代的石匠本身就很給力,不然沒法建造起那些高大的城堡,開採石材的技藝很純熟。
結果發現效率很低。
因為羅曼也就掌握著百十人的石匠。
他直接往採石場派遣了一千人去當石匠學徒。
但學徒學手藝需要時間,修路的效率不符合預期。
將近兩個月過去了。
這個工期仍舊沒結束,至今只完成了四分之三的工程。
一個人一天的平均效率甚至鋪不了一米的路。
羅曼頭都大了。
一方面派遣格林和亞倫繼續出去搶人。
另一方面不得不親自監督,調整人員分配,務必搶在秋收前完成這項基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