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建模比賽的準備進入白熱化階段,我和小組成員們齊心協力,日夜苦讀,滿心期待著能在賽場上一展身手。然而,劉悅就像一個甩不掉的麻煩,再次攪亂了我們平靜的備戰節奏。
一天,學校突然收到一封匿名舉報信,信中聲稱我們的數學建模小組在準備過程中存在作弊行為,抄襲了其他學校的研究成果。這訊息如同重磅炸彈,瞬間在學校炸開了鍋。校長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刻成立了調查小組,對我們展開調查。
我們小組的成員們得知這個訊息後,都感到無比震驚和憤怒。明明我們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和無數個日夜的鑽研來準備比賽,卻被人惡意汙衊。我心裡清楚,這大機率又是劉悅的“傑作”。
調查小組找我們逐個談話,詢問準備比賽的具體過程、資料來源等細節。面對調查人員嚴肅的面容和一連串的質問,我努力保持鎮定,詳細地講述了我們為比賽所做的每一步努力,從閱讀大量書籍到互相討論、反覆修改模型。可調查人員似乎並不完全相信我們的話,畢竟那封舉報信寫得有模有樣,列舉了一些看似“確鑿”的證據。
回到教室,同學們看我們的眼神又變得異樣起來,指指點點和竊竊私語再次充斥在耳邊。“沒想到他們真的作弊,平時還裝得那麼努力。”“就是啊,太讓人大跌眼鏡了。”這些刺耳的話語像一把把利刃,刺痛著我們的心。
蘇然氣得滿臉通紅:“這擺明了是有人故意陷害我們,我們一定要找出幕後黑手,還自己一個清白!”其他小組成員也紛紛附和,大家決定一起想辦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
我們開始仔細研究那封舉報信,試圖從中找到破綻。經過一番分析,我們發現信中的所謂“證據”雖然看似詳實,但其實存在很多漏洞。比如,其中提到我們抄襲的某篇論文,我們根本就沒有接觸過,而且論文中的研究方向與我們建模的主題也有很大差異。
就在我們準備向調查小組說明這些情況時,劉悅卻在班裡公開宣揚我們已經承認作弊,還添油加醋地描述著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作弊細節”。這讓原本就對我們心存疑慮的同學們更加堅信我們真的做錯了事。
“陳念,你們怎麼能這樣呢?平時看你們學習那麼認真,沒想到都是假的。”一位平時關係還不錯的同學失望地對我說。
我焦急地解釋道:“我們真的沒有作弊,這都是劉悅在造謠,我們正在找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但這位同學只是無奈地搖搖頭,轉身離開了。
面對同學們的誤解和劉悅的惡意中傷,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調查小組那邊的進展也十分緩慢,他們似乎更傾向於相信舉報信的內容。而此時,距離數學建模比賽的日子越來越近,如果在比賽前不能洗清冤屈,我們將失去參賽資格,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在這重重困境下,我們該如何找出確鑿證據,打破劉悅設下的這重重阻礙,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呢?又能否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調整好狀態,順利參加比賽並取得好成績呢?一切都懸而未決,而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