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打算儘快下潛。
沒有電磁外殼的保護,他們還是透過電梯控制潛水器,慢慢的下降到原先的位置,然後進入潛水器。
簡大翎再次檢查了潛水器的各項引數。隊員們陸續登上潛水器,關上艙門的那一刻,彷彿與外界的喧囂隔絕,只留下潛水器內儀器輕微的嗡嗡聲和彼此的心跳聲。
隨著簡大翎一聲令下,“深淵號”緩緩滑入水中。入水後,潛水器如一條靈活的魚兒,朝著幽深的海底潛去。透過潛水器的觀察窗,外面的世界逐漸變得昏暗,看到深邃的藍色和偶爾閃爍的生物熒光。
周圍的環境寂靜而神秘。突然,一隻透明的水母如幽靈般從黑暗中浮現,它們拖著長長的觸手,在水中翩翩起舞。這些水母看似美麗,卻隱藏著致命的危險——它們的觸手上佈滿了刺細胞。
“注意,前方發現大量水母群!”尹繁霄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簡大翎迅速下達指令:“調整航向,保持安全距離,緩慢繞行。”潛水器小心翼翼地改變方向,在水母群中穿梭。然而,一隻調皮的水母似乎察覺到了這個“不速之客”,突然加快速度朝著潛水器衝了過來,它那柔軟的身體在水中扭曲變形,觸手如絲帶般飄舞。
簡大翎緊緊握住操縱桿,眼神專注地盯著觀察窗,憑藉著精湛的駕駛技術,讓潛水器巧妙地避開了這隻水母的攻擊。水母擦著潛水器的外殼掠過,留下一串細小的氣泡。隊員們不禁鬆了一口氣。
繼續下潛,潛水器來到了約 1000 米的深度。這裡的海水冰冷刺骨,壓力巨大,周圍的光線愈發微弱。突然,潛水器的探測系統發出了一陣急促的警報聲,螢幕上閃爍著紅色的警示標誌。
“有強電流訊號靠近!”譚奔蛟的聲音在狹小的艙室內迴盪。隊員們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在這片深海中,還有能發出強電流的生物。
透過觀察窗,他們看到幾條巨大的電鰻如黑色的閃電般在水中穿梭。這些電鰻身形修長,體表閃爍著詭異的藍光,它們那充滿力量的身軀在水中扭動,彷彿在向潛水器示威。電鰻能夠釋放出高達數百伏特的電壓,足以將潛水器的電子裝置擊毀,甚至危及隊員們的生命。
“關閉所有不必要的電子裝置。”簡大翎果斷下令。隊員們迅速行動起來,艙室內頓時陷入一片緊張而有序的忙碌之中。然而,電鰻似乎察覺到了潛水器的異常,它們開始聚集在一起,圍繞著潛水器緩緩遊動,彷彿在尋找攻擊的時機。
突然,一條電鰻猛地朝著潛水器衝了過來,它的身體瞬間釋放出一道耀眼的電弧,擊中了潛水器的外殼。潛水器劇烈地顫抖了一下,艙內的燈光閃爍不定,儀器發出刺耳的警報聲。隊員們緊緊抓住身邊的扶手,臉上露出驚恐的神情。
“穩住!保持冷靜!”簡大翎大聲喊道,他的聲音在艙室內迴盪,給隊員們帶來了一絲安慰。他緊緊握住操縱桿,試圖駕駛潛水器擺脫電鰻的糾纏。但電鰻們並不打算輕易放過這個“入侵者”,它們不斷地發起攻擊,一道道電弧在潛水器周圍閃爍。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孟幀啟突然想到了什麼:“電鰻是透過感知生物電來鎖定目標的,我們可以嘗試發射一種干擾訊號,迷惑它們。”譚奔蛟迅速在控制面板上操作起來,不一會兒,潛水器發出了一陣特殊的電磁波。奇蹟發生了,電鰻們似乎受到了干擾,它們的攻擊變得雜亂無章,開始逐漸散去。
簡大翎抓住這個機會,駕駛著潛水器迅速逃離了這片危險區域。當潛水器終於擺脫了電鰻的攻擊,繼續朝著更深的海底下潛時,隊員們才如釋重負地坐在座位上。
海洋最深處是馬裡亞納海溝,它位於太平洋西部,有一萬多米的深度。在海洋中,越往深處,壓力也會相應的增加,所以在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壓力達到了1060多個大氣壓,相當於每平方厘米的面積上要承受1.2噸的重量。
相反的,在如此高的水壓下,海底泥土還是鬆軟的。不過,海底泥土的組成確實和陸地上的泥土組成差距較大,在海底,泥土的成分包括了生物分解物、火山灰、礦物沉積和宇宙塵埃等物質。
科學家透過測量海底沉積物的礦物粒徑、含水量、孔隙系統等,也發現可以非常明顯的區分海底泥土和陸地泥土。那為什麼一千多個大氣壓的水壓沒有把這些鬆軟的泥土壓成類似岩石這樣堅硬的存在呢?一樣東西會被壓力破壞的前提是因為內外具有壓力差,受力不均勻導致的。所以,當它內外壓力是平衡的情況下,即使是在如此高壓的情況下,實際上和在陸地上沒什麼不一樣。
大海深處還有許許多多的魚類,它們即使在極高的水壓之下,依舊可以自由的生活,也是因為它們的身體十分的疏鬆,內外所承受的壓力基本趨於一致。深海生物因為身體柔軟而有滲透性,由此來與外界壓力保持平衡。
深海潛水器和潛艇的下潛方法相同,都是向空氣艙中注入海水,但上浮的方法則不同。潛艇上浮時,會使用壓縮空氣把空氣艙中的海水逼出去。而深海潛水器由於下潛深、環境壓力大,壓縮空氣不足以逼出空氣艙中的海水。水下5000米的壓力相當於500個大氣壓,也就是相當於在1平方米的面積壓上5000噸重量。
深海潛水器採用拋棄壓載鐵的辦法實現上浮。深海潛水器一般是透過電磁鐵控制壓載鐵,所以萬一深海潛水器失去動力,電磁鐵失效,壓載鐵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脫離潛水器,使潛水器上浮。
他們乘坐深海潛水器繼續下潛。儀表盤上顯示壓力數值。800,900,1000,曲線圖這個數值到達最高點,然後,奇怪的是,這個數值逐漸下降。
1000,900,800,400,200,100…。
簡大翎說:“這是怎麼回事?快恢復到陸地壓力數值了。”
譚奔蛟說:“地球引力的規律,應該是越向下,壓力越大才對。”
孟幀啟說:“這裡我們經過了壓力最大值。”
尹蘩霄說:“感覺是像經過了地球中心似的。”
簡大翎說:“我們不是經過了地球中心,跑到大西洋了吧?”
譚奔蛟說:“沒有,我們還是在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