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繼續向前走,青草部落的人在步的帶領下走到神殿門口的祭壇下。
走近才發現,這建築不僅是高,那紅牆上還有著一個個缺口,那缺口上也不知道裝著什麼東西,在夕陽的照射下泛著刺眼的光芒。
那些缺口,也就是窗戶上鑲嵌的,正是陸沉玉從現代帶來的玻璃窗戶。
他們看著眼前高大的建築,久久不語。
語言無法表述他們內心的震撼,只能用沉默來表示。
良久,他們才把目光從神殿上移開,看向其他地方。
除了神殿,石牙部落和其他部落似乎沒有什麼不同。
石牙部落住的木屋,他們也住著。
石牙部落人穿著的獸皮裙,和他們身上的差不多。
再仔細看,似乎也不太一樣。
“那兩個是什麼?”有人指著不遠處冒煙的兩個大傢伙小聲問。
“那是湯鍋,是用來煮食物的。”步解釋道。
今晚要慶祝,菊他們在準備食物,決定做兩大鍋滷肉。
“那些圓圓的東西是什麼?”有人指著放木架上的碗問。
“那是陶碗,吃飯用的。”
石牙部落已經用上了陶器。
窯都建好了,磚也每天都在燒,能不做陶器嗎?
對於陸沉玉來說,不可能。
做陶器的土和做磚的土要求不一樣,製作陶器的黏土需要更細膩、可塑性更強的陶泥。
陶泥一般在有水的地方,陸沉玉讓人沿著河邊去找各種土,並帶回來給她看,找了幾天後終於找到了合適的黏土。
把土挖回來,挑出裡面的樹枝、草根和石子,再經過淘洗、沉澱,最終得到了細膩的陶泥。
陸沉玉在窯邊專門闢出一塊空地,搭建了簡易的陶器作坊。
然後就是揉泥捏造型了。
捏好以後放在磚窯邊上烘乾,等下一次燒磚頭的時候把捏好的陶器也放進去一起燒。
磚窯畢竟跟陶窯,第一批紅陶燒出來只有幾個能用的,但這對石牙部落的人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了。
他們早就看到修他們用那些漂亮的瓷碗來吃飯,可惜這是祭司大人的,沒人敢去問祭司大人要。
後面他們就學著用木頭做了幾個木碗,還在部落裡流行了起來,現在他們燒出了陶碗,那是不是他們可以每個人都有陶器用了?
雖然陶碗沒有瓷碗好看,可是不漏水能裝東西,甚至還能用來燒水煮飯,他們就一批批的開始燒製陶器。
成功率低沒有關係,有成功的就行。
青草部落的人看到的木架上的就是石牙部落人的陶碗。
除了陶碗還有陶罐,陶罐能裝得更多。
青草部落的人還看到了桌子和凳子。
桌子是木桌子,一塊平整的木板打四個腳,就是一張簡易的木桌子了,還有用木墩子做的凳子。
部落裡有好幾張這樣的桌子,甚至還平放著一棵從正中間削平了的大樹,是部落最大、最長的桌子——樹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