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2244年,是人類公歷的第23個世紀,這是一個還無法被定義的世紀。人類能總結過去,卻往往看不清當下。
在人類的歷史中最重要的是那個世紀?
有人認為是19世紀,哪是一切工業和現代化的基礎。更多的人認為是21世紀,這個世紀誕生了真正的人工智慧和可以提供無限能源的穩定核聚變技術。還有一部分華夏人認為最偉大的世紀是公元前,是人類哲學誕生的紀元,雖然沒有現代的科技,卻用哲學方式解釋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然而,在科技、人文、技術高速發展的21世紀過後,人類並沒有迎來預想的蓬勃發展。卻來到了發展緩慢且分裂的22世紀。雖然,人類在22世紀征服了瑪氏星,成功的在瑪氏星上移民。但也由此帶來的人類的分裂,人類的文明和歷史敘述變成了互相矛盾的兩套體系。
科技的進步在不斷地改變人類的生活,科技隨著時間的積累不斷地進步,然而人類卻不能保證自己也不斷地進步。同為人類的藍星和瑪氏星並沒有攜手共進,反而著了魔一樣的相互猜忌。雖然互通貿易,卻不從共享科技。兩者雖沒有你死我活,但永遠提防著對方。
藍星人說瑪氏星的人冒進、做事“想當然”,瑪氏星的人說藍星人懦弱、不相信真正的科學。
直到23世紀初,情況稍稍發生了轉變,瑪氏星的生育率極速下降,而藍星這邊生育情況正常。雙方經過協商,開始了互通移民的時代。
瑪氏星的人類不夠,需要新鮮血液。然而,藍星也有一些好奇的民眾,想要見識見識,一切都以科技優先的瑪氏星,在藍星內部鬧著要過去看看。
兩邊難得的統一了意見,藍星和瑪氏星都同意了互通移民提議。當然也有想要回歸藍星綠色田園的瑪氏星人,但與想去瑪氏星長見識的藍星人相比,只能說少得可憐。
然而雙方對移民都有嚴格的限制,科技人員和各種科技裝置雙方都極其敏感,嚴禁互通。
互通移民並沒有帶來人類的再次融合,人文和科學技術仍然是各走各的,互相提防。
224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在瑪氏星爆發了,不知是核電站出了事故還是電力輸送裝置出了問題,整個瑪氏星陷入了電力短缺的狀態。位於瑪氏星兩極的磁場生成器,瞬間停止了工作。失去了磁場的約束,瑪氏星的人造大氣層快速消散。沒有了大氣層,太陽風直射,只有少量幾處有足夠防禦和儲備物資的設施,成了瑪氏星人的避難所,最終等來了藍星的救援。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救援中,上億的瑪氏星人也只救回了5萬多人。
人是救回來了,如何安置成了問題。一場災難讓原本文明分裂的瑪氏星人,被迫的與藍星文明融合。可是百年間形成的差異,短時間內難以消弭。藍星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救援,也許是長期的對立狀態,讓他們對瑪氏星人有一些敵意。
難民營——是足足商議了一個多月後的最終決定,讓難民們在其中慢慢適應新環境。透過考核,符合條件的瑪氏星人在進入藍星人的社會當中。即維護了瑪氏星人的基本人權,又安撫了藍星的反對派。
反對派中還有一些聲音,認為瑪氏星人既沒有參與藍星建設也沒有給藍星做過貢獻,不應該享受藍星的資源。他們得到回復是︰難民們人人都有一套瑪氏星的智慧服,全部被藍星有償收繳了。這當然算是做過貢獻,也就堵住了大多數反對派的嘴。
在這些難民中,更是有幾個開著飛船的,獲得了相對個人而言,海量的財富。有趣的是,那些飛船並不屬於他們個人,他們只是駕駛員。因為實際的擁有者已經不存在了,最終駕駛員們成了受益人。<a ." target="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