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7月22號,晉城。
西城門外臨時大營地,人聲鼎沸。
數萬張年輕面孔,有男有女,臉上都髒兮兮的,看著倒像是一大群難民。
他們長途跋涉,走了一個多月,從西南出發,走過棧道,跨過漢江,渡過黃河,翻過中條山,終於抵達晉城。
但他們的臉上沒有頹喪,只有疲憊,同時充滿了對八路軍的好奇,以及對參軍報國的嚮往。
還真別懷疑,這年頭學生可沒王嘉恩那麼嬌貴。
想想雪峰老師講的故事,西南聯大一群學生老師搬家,三所大學先從北平搬到長沙,又從長沙搬到昆明,就是走過去的!
而那些師生,一個掉隊的都沒有!
南大就更牛逼,人過去了,把農學院的雞鴨豬羊什麼的也給趕過去了,一根毛都沒給鬼子留。
這年頭的大學生是真牛逼,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過來八路軍根據地的總共有5萬多,分批次,其中1.8萬名大學生,3.6萬名高中生,以及60多位大學教授、300位中學老師。
差不多是西南總數的一半吧,今年統計那邊在校大學生約3.5萬人,高中生15萬,初中生30萬左右。
看似好像很多,但是跟總人口一比,在校大學生佔比還不到0.01%。
當然總的大學生人數肯定不止這些,36年統計就有4萬多,到現在40年總人數應該有10萬左右。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這句話其實是44年的徵兵口號,當時豫湘桂戰役打響,前方潰敗,戰線吃緊,只能徵召青年學子入伍,動員了12萬學子,組建了10個師。
這次山城那邊對之前簽訂的協議果然反悔,人家也是很重視教育和人才的。
後來經過協商之後,將總數降到了5萬,之前已經陸續過來了3萬多人。
期間還有不少學子是主動申請來八路軍這邊,所以人數有些超出。
再看人群外圍,還有不少穿著國軍軍裝的人,也都聚在一起,排隊登記進營地。
那些是送過來的飛行員、坦克兵、炮兵,以及海軍。
算上這一批次過來的,前後加起來總人數大約6400多。
海軍是最多的,3800人,包括了一部分陸戰隊員,都是自己申請過來的。
正如王嘉恩所說,在哪兒曬太陽不是曬啊,在西南想上前線還不允許,那不如過來八路軍這邊打鬼子。
同時山城也願意放人,尤其是海軍。
給了又怎樣,在太行山裡開軍艦嗎?
一路上也正是有這些當兵的前後保護,趕路的隊伍才沒有被沿途的土匪軍閥騷擾。
要是一般的兵油子可能不會管,但是這些都是技術兵種,基本都是高學歷人才,心熱忱著呢。
再看遠處的城頭上,兩位領導正舉著望遠鏡看著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