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析津府,四軍大王蕭幹已經領三千奚騎連夜趕了回來。
留守南京的遼國眾臣這才算是鬆了口氣,先是四軍大王帶奚騎趕回,中午時分都監蕭餘慶統帶六營怨軍兩萬餘人也趕到南京城下。現在別說三四千小股宋軍,就算來上三四萬燕京城也可安然無憂。
眾人這口氣鬆開沒多久,一個噩耗傳來!南朝義勇軍昨日辰時偷襲了蔚州,蔚州城已被宋軍攻破!
這個訊息是一個蔚州兵值守城門的小校連夜奔逃帶來的,整個蔚州城三千五百人馬,除了被李綱放走的那數百蔚州鄉兵步卒之外,未曾逃出一人!
耶律大石等人接到這個情報時,簡直猶如晴天一個霹靂,震得頭腦發暈,誰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經再三的詢問,這才算是確定,的確是南朝宋軍所為。現在真相大白,原來南朝的義勇軍忽然消失,是去了西京道!
耶律大石恍然大悟,自己一直覺著不對勁,宋軍為何棄馬步行而入,原來問題出在此處!他們一早便把主意打在了蔚州馬場!騎軍下馬步戰怎麼可能?耶律大石悔恨莫及,自己早該想到此處才是!
蔚州城破,現在首要的是去想該要如何料理善後,從哪裡調兵應對?再不能出現第二個蔚州!必須儘快把宋軍消滅,再不濟也要把他們趕回去。
耶律大石與蕭幹就此事再起分歧,蕭幹要自己帶奚騎立刻先行前往蔚州,怨軍再跟上增援,必要把宋軍殲滅在蔚州域內,不能再讓他們在境內猖獗下去。
耶律大石卻有不同意見,他認為宋軍的根本目的地還是在南京道,之所以去襲取蔚州城正是因為南京道守衛森嚴,所以才虛晃一槍先去西京道,用蔚州城來吸引南京兵至,然後趁虛而入。
二人火氣都是不小,又開始爭執起來,耶律淳和張琳一旁只有不斷勸解,最後無奈之下,二人各退一步。蕭幹領軍先去蔚州,再發公文徵集南京西京二道鄉兵協助守城,郭藥師帶兩營八千怨軍回來防守燕京。蕭餘慶統領六營軍馬西去蔚州剿滅宋軍。
這也算是較為穩妥的法子。畢竟現在西京道兵少,要是宋江不來南京反去攻取西京,諸人皆是擔心西京不穩,誰也不敢冒此風險,忽視此處。可是眾人忙中出錯,偏偏忘記了在蔚州城北上百里涿鹿山,遼主還是懵然無知。
也許是大家都認為宋軍只能是向東或者向西,誰也沒有想到宋江的目標竟然是北上。再說遼主身邊帶著五千的御帳親軍,對著只有三千的宋軍自然是全然不懼。可不曾想,偏偏是這兒出了問題。不過就算他們想到了,也已經遲了,因為天祚帝和宋江已經開始交鋒了!
義勇軍今日天色微亮就已經啟程,為的就是打遼主一個措手不及。可惜遼軍遠攔子放的太遠,前軍哨探在距離涿鹿山十里之外便被遠攔子發現了。
既然已被發現,宋江索性大鳴大放前行,正好引遼主出來,還不需自己前去尋找。兩軍在涿鹿山側對壘,為不讓天祚帝退避,宋江還特意射了一封書信,希望能夠激怒遼主。他的願望實現了,所有一切都在向他希望的那個方向行走。
義勇軍今日陣型是一個奇怪的陣型,步軍居中,騎軍在側翼。步軍中槍盾軍將在前,陌刀隊在後。一列百人,前後二十列,左右間隔丈許,卻是一個鬆散的方陣。步卒這種陣型應對騎軍,真是奇怪的很。
御帳親軍不愧是遼主親衛,一個個身強體壯,弓馬嫻熟,紀律嚴格。戰馬不斷嘶鳴,遼軍兵將緊緊控住戰馬,只待遼主發令。遼軍戰法上百年來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一般是軍分幾隊,輪流衝陣,一隊不行再換一隊,就象大海撲向礁石一般,一浪接著一浪強衝,要是敵軍有潰敗跡象再全體衝鋒一鼓擊潰。
今日也是一樣,蕭德里底一聲令下,遼軍陣型轉換,一隊千人護住遼主與眾大臣作為中軍,其餘人馬並列在前,分左中右。蕭德里底見前面宋軍在對陣騎軍之時。竟然擺出魚鱗陣法,這種陣法是最經不起騎軍衝鋒的,不由心底暗笑,今日便倒是我建功之時!
宋江遠遠看見遼軍正在轉換整形,知道他們這便要攻了,命人將戰鼓架起,自己甩蹬下馬,大步走上五尺高的擊鼓木臺。
“咚”
一聲戰鼓聲響起,宋江大聲喝道:“眾家兄弟!我宋江今日便站在這,為爾等擊鼓助興!看著爾等如何殺敵立功!一刻不勝,鼓聲一刻不停!要是今日敗了,我與你們一同赴死!”
眾軍群情激奮,刀槍並舉齊聲和道:“一同赴死!”
蕭德里底聞得對面宋軍喧囂,手中令旗左邊一揮,左軍千人騎隊率先上前試探衝陣!左軍小將軍見令旗指向自己這邊,心頭大喜,這可是在陛下面前立功之機,自己定要帶人一舉衝潰對面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