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正殿的銅爐裡還燃著香,朱棣俯身撥了撥香灰,指尖沾上些未燃盡的硃砂。供桌上的《道德經》翻到第四十二章,頁面邊緣有指甲劃過的刻痕——”道生一,一生二”的”二”字被反複描摹。
”施主求簽還是...”小道士的話戛然而止,朱棣的匕首已經抵在他腰間。
”玄機真人在哪?”
小道士的瞳孔猛地收縮,朱棣立刻察覺不對。但為時已晚,三支弩箭從樑上射下,兩支釘入地面,第三支擦過他的耳際,帶出一線血痕。
”故人來訪,何須兵刃相見?”
聲音從經幡後傳來,朱棣轉身時,看見個身著玄色道袍的男子正在收傘。雨水順著傘骨滴落,在他腳邊彙成小小的水窪。那人抬頭時,鬥笠下的面容讓朱棣呼吸一滯——不是姚廣孝,卻有著同樣鋒利的眉眼。
”秦昭?”朱棣試探道,同時悄悄打量對方腰間。玉佩確實是他賜給姚廣孝的那塊,但縧繩換成了五色絲線,打著古怪的結。
道人輕笑:”貧道更習慣被稱作...”他突然頓住,目光落在朱棣耳垂上——那裡有顆硃砂痣,位置與朱棣前世左耳的箭傷分毫不差。
暴雨聲忽然變得遙遠。朱棣看見道人袖中滑出半截鐵尺,尺身上刻著”永樂”年號。
”系統!”朱棣在腦中急喚,”掃描他!”
光幕瘋狂閃爍,最終定格在一行血紅色文字上:【警告!檢測到異常時空擾動體,許可權不足,無法識別】
”看來你也遇到了麻煩。”道人突然用只有他們能聽見的聲音說,”三日前我的羅盤開始指向臨安城,我就知道...”他猛地將朱棣拽到身後,鐵尺格開一支暗箭,”...這局棋終於開始了。”
箭矢來的方向,武庫司郎中的屍體正緩緩倒下,心口插著半截折斷的拂塵。
【隱藏任務更新:查明時空擾動原因】光幕彈出新提示,【獎勵:解鎖帝王圖書館《奇門遁甲》篇】
朱棣盯著道人沾血的手:”你不是秦昭。”
”我是上個輪回裡的失敗者。”道人掏出手帕擦拭鐵尺,露出尺背刻著的星圖——正是朱棣前世欽天監繪制的紫微垣星象,”就像你現在做的,二十年前我也試圖用開中法改革鹽政。”
雨幕中傳來馬蹄聲,道人迅速塞給朱棣一卷竹簡:”秦檜後人不止在臨安,樞密院的王大人是他女婿的學生。”說完縱身躍上經幢,玄色道袍在雨中展開如鴉羽。
朱棣展開竹簡,上面用蠅頭小楷記錄著十二個名字,每個後面都標註著官職。最後一行墨跡尤新:”七月十五,金使攜火器圖至湧金門”。
青竹氣喘籲籲地跑來:”大小姐!我們在後殿發現...”
”突火槍作坊?”朱棣頭也不抬地問。
青竹瞪大眼睛:”您怎麼...”
朱棣指向竹簡末尾的符號——那是個簡化版的火炮圖樣,炮管位置畫著個醒目的紅圈,正是葛嶺在地圖上的方位。
回程的馬背上,朱棣耳畔還回蕩著道人的最後一句話:”小心穿綠袍的史官,他們記錄的不只是歷史。”
雨停了,西子湖上泛起薄霧。朱棣突然勒馬,看見湖心島有盞孤燈明滅三次,隨後徹底熄滅。光幕在此刻更新:【關鍵線索關聯完成,解鎖新人物關系圖】
虛空中浮現的圖譜上,秦檜的名字延伸出無數紅線,其中一條竟連著”沈崇山”三個字。而最令人心驚的是,圖譜角落有個被硃砂圈起的名字——趙瑗,未來的宋孝宗,此刻正被標註著”質子”二字。
沈府西廂房的燈亮了一整夜。朱棣面前攤著三份截然不同的《臨安志》,都是青竹從不同渠道搜羅來的。最舊的那本記載著:”紹興十年七月,葛嶺道觀遭雷火,焚毀偏殿三楹”——而最新版本卻變成了”玄機真人煉丹走火”。
”大小姐。”青竹捧著剛熬好的明目茶進來,”您要找的起居注官資料。”她展開的絹帛上畫著個穿綠袍的消瘦男子,腰間掛著七枚銅鈴。
朱棣指尖一頓。這裝束他太熟悉了——永樂朝的史官為防夜間瞌睡,都會在袍角系鈴。但銅鈴數量代表品級,七枚已是翰林學士的規格。
”查查這個徐懷遠。”朱棣點著畫像旁的注釋,”一個從六品起居郎,憑什麼用三品規制?”
晨光微熹時,浣衣局的女兵帶來了意外收獲。她們昨夜潛入徐府,不僅抄錄了徐懷遠尚未呈報的《壬午內廷紀事》,還發現他書房暗格裡藏著本《金國盟誓錄》——上面詳細記載著南宋官員的投誠誓詞。
”有意思。”朱棣翻到第七頁,看著王大人的畫押輕笑出聲。那根本不是普通簽名,而是用女真文寫的”完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