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瞭解她的情況,駱川就越佩服她,一個才十八歲的小姑娘,要拉扯著這麼大一家子往前走,不過三年的時間就把家扶起來了,其中遇到了多少困難他都沒辦法想象。
兩人聊到快四點鐘,實在是困得不得了,才回房間去睡了。
第二天五點鐘不到,羅家珍就起床給他們弄早餐,肉攤裡剛拉回來的新鮮肉被她買了最嫩的部分,加上豬肝、粉腸,煮了滿滿一大鍋的肉粥,盛到碗裡再放上把切碎的香芹,鮮得鼻子都要掉了。
就連姜愛華也忍不住多吃了兩碗,因為這個年代還沒有那麼多科技跟狠活,豬肉都是又鮮又甜的,根本不需要多好的廚藝就能吃到食物的原汁原味。
月華更是吃得停不下來,小小一個人吃了三碗還要加,姜愛華不讓,怕把她撐壞了,強制沒收了她的碗。
她一臉惋惜:“姐姐,你不要賣面了,賣肉粥吧,肉粥比面好吃多了。”
家裡人都被她逗得笑了起來,趁著姜愛華收拾碗筷進了廚房的功夫,羅家珍悄聲問駱川:“你們準備什麼時候結婚?”
駱川嗆了一下,不自然地咳嗽了一聲:“阿姨,愛華年紀還小,我們沒打算這麼快結婚。”
羅家珍滿臉失望:“也不小了,過完年都21了。”
姜成才看了她一眼:“我們都22結的,愛華想晚兩年也沒什麼的。”
羅家珍心想,這麼好的女婿不是怕飛了嗎?不趕緊抓住定下來,還要等多久啊?
但家裡人都聽姜愛華的,就她一個人反對也沒什麼用,羅家珍嘆了口氣,現在姜成才也不是那麼支援她了,家裡條件好起來了,他腰桿也硬多了。
回去要趕路,路上還結了冰,駱川不放心姜愛華的技術,自己開的車。
回到縣城六點半了,姜愛華送月華去上幼兒園,駱川開車把姜麗華送到一中。
晚上回來的時候姜麗華的心情好像很好,主動打掃屋子,把家裡的衛生搞得幹幹淨淨。
姜愛華奇怪:“沒做作業沒被老師批評嗎?怎麼心情還這麼好?”
姜麗華笑嘻嘻道:“沒被批評。”
其實是今天駱川開車把她送到了一中的門口,她下車的時候正好遇見了自己騎腳踏車過來上學的同桌。
就算在一中,能讓家長用小汽車接送上下學的學生也是不多的,所以姜麗華少女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同學們的眼裡,她也算是有實力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了,再也不用擔心別人瞧不起她。
姜麗華覺得大姐堅持搬到縣城來的決定真的是太明智了,如果她們一直留在上社村,雖然賣雞蛋也能賺錢,但過得不可能有現在好。
現在大姐小攤的生意做起來了,地皮也買下來了,她相信按照大姐的計劃,明年一定能湊夠建房子的錢!
姜愛華的多爐頭現煮火雞面一經推出就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試想寒冬臘月,就算是學校飯堂裡的飯菜都很難保持滾燙的溫度,雖然用熱水泡著熱氣蒸著,打到飯盒裡端到飯桌上就已經半涼了,哪裡比得上現煮的火雞面?
小鋁鍋裡面加入純淨水,燒開後加入已經半泡發過的面餅,一餅面1塊錢,兩餅面一塊五,煮好後加入一勺調好的火雞面醬,一碗素面就好了,如果囊中羞澀的,一塊五兩餅面就能吃飽,條件稍好的還可以選擇加配菜,加一把青菜2毛,雞蛋、火腿、雞柳都是5毛,煮好一份面也就兩三分鐘的事。
她的小攤子前大排長龍。
六個爐子火力全開,大部分學生都會加把青菜,加個雞蛋,食量小點的一份面就一塊七,食量大點的兩塊二,比飯堂吃還便宜。
當然,雞蛋火腿青菜一起加的人也不少,犖素搭配,營養美味,三塊錢左右能吃撐。
不但學生愛吃這種現煮的美味,在學校周邊住的居民們也經常過來排隊,個個手裡拿個鍋,點上幾份裝在一個鍋裡拿回家吃,全家吃一頓都不用花十塊錢。
姜愛華也沒想到生意會這麼好,跟駱川兩個人忙得人手忙腳亂,準備再充足都不夠賣的,有時還得現場叫供應商送貨。
同行們嫉妒得臉都綠了,好些人跑到燃汽灶的廠裡去訂多頭灶,一時間,寧安縣城多頭灶盛行,現煮刀銷面的、肉粥的、海鮮粥的、花甲粉絲煲的,各類街頭美食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連陳春花都做了一個,晚上照樣到大廠門口去賣,比炒麵還熱銷。
同行起來後,總算是把姜愛華的客人們分流走了一些,但客人們嘗了一圈後,還是覺得姜愛華的攤子味道更好,而且那麼多小攤販裡,她是最講衛生,食品看著也是最幹淨的,所以大部分客人又回到了她的小攤裡排隊。
姜愛華累得要散架,但回家後的工作也一點都不少,車子得從頭到腳用熱水洗刷幹淨,灶子上不能殘留油汙垃圾,否則客人看了會覺得不衛生。清洗好車子後通知供應商送貨上門,然後要備第二天要出攤的料。
忙完數一數,發現其實並沒有比賣涼的火雞面多賺多少,不由苦笑:“累成這樣,我還以為最少能翻個三倍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