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口語主要強調的是語音和反應,在連讀和省略的基礎上,很多細節都被掩蓋了下去。
現在她卻對著時態、語態、慣用片語發愁。
有的時候忘了一個半個,一道題就錯了。
閱讀理解,她還可以,只是那些新題型真是一做一個不吱聲。
但是系統的任務已經發了,她是做也要做,不做也要做,總的來說,就是要下定決心,堅定地往前走。
董怡就比安荷輕鬆了很多。
她高中時候的英語就學習得認真,現在又總是和黎瑞宇交流,這點兒事根本不是問題。
所以,安荷幫董怡看看論文,董怡幫安荷講講語法,兩個人相處特別和諧。
柴佩琳寫不出來的時候,就盯著兩個人相互幫忙嘆氣。
她是不是在什麼不知道的時候被這兩個人孤立了啊?
——
又過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柴佩琳的論文終於也寫完了。
相比於董怡的“精耕細作”,柴佩琳的論文有種“大開大合”的氣勢。
說明白點就是,小問題很多。
好脾氣的安荷也是改得直搖頭。
但是一抬頭看到柴佩琳有點受傷的目光,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看下來,把每個需要修改的小細節都給柴佩琳畫出來。
董怡伸頭過來看了一眼柴佩琳的論文,有些驚訝,不過也不好說什麼,只好回去繼續精進自己的論文了。
她已經在安荷的帶領下去了系辦公室找過吳之瑤。
吳之瑤在安荷建議的基礎上又給了很多深刻的建議,這一次見面,董怡覺得受益匪淺。
常逸塵的論文也寫完了,他沒有給安荷看,自己改好之後,自己去找了吳之瑤。
吳之瑤看到他是來送論文的,笑笑接了過來。
常逸塵也算是能沉得住氣,要是換了別人,應該等不了這麼長時間。
在吳之瑤看來,常逸塵的論文雖然深度上比不上安荷,但是很多細節處理都很到位,應該是查了很多資料。
吳之瑤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出了很多建議。
經過了這件事,常逸塵也算是破除了吳之瑤偏心安荷的偏見了。
見安荷在給柴佩琳看論文,他是一點也忍不住的。
柴佩琳的論文怎麼樣,他是真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