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溫婉犧牲前三天寫下的:“程書記在慶功宴上婉拒表彰,只說‘功勞屬於人民’。這樣的胸襟與擔當,正是我輩學習的榜樣。為官者當如他,把功名刻在百姓心中,而非石碑之上。”
字跡因匆忙而略顯潦草,卻依然能感受到字裡行間熾熱的敬意。
合上筆記本,程瑾瑜的手指久久停留在封底。
那裡,溫婉用娟秀的小字寫著:“追隨光,成為光,散發光。願以程書記為鏡,做一個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的好乾部。”
窗外陽光灑落,將這些文字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程瑾瑜莫名紅了眼眶……
人活一輩子,能遇見一個懂自己的人不容易……
可他發現得太晚……
程瑾瑜將筆記本輕輕合上,窗外的蟬鳴突然變得刺耳。
那些他忽視的細節突然變得格外清晰。
似乎每次會議上,溫婉總是坐在後排認真記錄,目光專注得像是要把每個政策細節都刻進心裡。
那時他只當是年輕幹部的勤勉,卻不知那些工整的字跡背後,藏著這樣的共鳴。
抽屜深處的邀請函已經積了薄灰,此刻與筆記本並排擺放,恍若命運開的殘酷玩笑。
程瑾瑜摩挲著便籤上溫婉潦草的字跡,突然發現紙背有淡淡的水漬暈染——那是她最後一次修改防汛方案時,滴落在案頭的汗水,還是意識到大限將至時悄然滑落的淚水?
“果桐,”他聲音沙啞地喚來陳果桐,“把禹州智慧防汛2.0的後續推進會議提前。”
目光掃過牆上“為人民服務”的標語,想起溫婉筆記裡密密麻麻的批註,每個政策漏洞都被她用紅筆標出,每個民生痛點都附有解決預案。
原來早在他注意到這個名字之前,她就已經是最懂他執政理念的同行者。
深夜的辦公室燈火通明,程瑾瑜對著筆記本逐條梳理溫婉的建議。
當翻到教育改革那頁,“鄉村教師輪崗”的構想旁,她還畫了個簡筆的小太陽——那是她資助的學生們常畫的圖案。
他忽然想起追悼會上,那個怯生生遞上感謝信的女孩說:“溫阿姨說,知識能照亮最黑暗的角落。”
這天晚上,程瑾瑜徹夜難眠。
晨光微露時,程瑾瑜在會議上宣佈成立“溫婉民生基金”。
他展開那張泛黃的剪報,指著自己俯身檢視灶臺的剪影:“真正的政績不在GDP的數字裡,而在百姓灶臺的溫度中。這是溫廳長教會我的。”
臺下,劉秘書看見書記的手輕輕撫過檔案,指腹停留在“追隨光,成為光”的字跡上,久久沒有移開。
誰會……不動容呢?
這樣純粹至善的人!
……
那本筆記,成為了程瑾瑜最珍愛的物品,哪怕後來升遷到了更高的位置,那本筆記依舊放在他書房裡的右格位置。
這天夜裡,程瑾瑜再次翻開筆記本。
書房的門被養子推開。
“爸,還沒睡?”
程瑾瑜合上筆記,摘下眼鏡看向越來越像金瑞霖的養子,“怎麼了?”